西藏驱龙斑岩铜矿S、Pb同位素组成:对含矿斑岩与成矿物质来源的指示

被引:68
作者
孟祥金 [1 ]
侯增谦 [2 ]
李振清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S同位素; Pb同位素; 斑岩铜矿; 驱龙; 西藏造山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驱龙铜矿是西藏陆陆碰撞造山带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内代表性矿床之一。本文对其含矿斑岩和矿石矿物进行了S、Pb同位素组成分析。驱龙矿床含矿斑岩与矿石矿物的硫同位素组成比较一致,含矿斑岩δ34S为-2.1‰-1.1‰,黄铜矿δ34S为-6.3‰-1.0‰,均值-2.76‰;硬石膏δ34S为+12.5‰+14.4‰,平均+13.4‰。成矿热液中的硫同位素基本达到了平衡,显示出岩浆硫组成特点。含矿斑岩的206Pb/204Pb范围为18.5104~18.6083,207Pb/204Pb变化于15.5946~15.7329之间,208Pb/204Pb为38.6821~39.1531之间;矿石矿物黄铜矿的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分别为18.4426~18.5909、15.5762~15.6145、38.5569~38.8568。含矿斑岩与矿石矿物的铅同位素组成比较一致,它们的变化幅度较小,应具有相同的起源与演化历史。无论是岩石铅还是矿石铅,在铅构造模式图上均位于造山带铅演化曲线上。驱龙矿床硫、铅同位素数据暗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源岩浆,含矿斑岩起源于西藏造山带加厚的下地壳熔融,具有幔源成分的混染。
引用
收藏
页码:554 / 56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埃达克质斑岩含矿性:源岩相变及深部过程约束
    侯增谦
    孟祥金
    曲晓明
    高永丰
    [J]. 矿床地质, 2005, (02) : 108 - 121
  • [2] 碰撞造山型斑岩铜矿蚀变分带模式——以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为例
    孟祥金
    侯增谦
    高永丰
    曲晓明
    黄卫
    [J]. 地学前缘, 2004, (01) : 201 - 214
  • [3] 斑岩Cu-Mo-Au矿床:新认识与新进展
    侯增谦
    [J]. 地学前缘, 2004, (01) : 131 - 144
  • [4] 西藏驱龙超大型斑岩铜(钼)矿床:发现、特征及意义
    郑有业
    薛迎喜
    程力军
    樊子珲
    高顺宝
    [J]. 地球科学, 2004, (01) : 103 - 108
  • [5]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驱龙铜矿Re-Os年龄及成矿学意义
    孟祥金
    侯增谦
    高永丰
    黄卫
    曲晓明
    屈文俊
    [J]. 地质论评, 2003, (06) : 660 - 666
  • [6] 冈底斯斑岩铜矿成矿时代及青藏高原隆升
    芮宗瑶
    侯增谦
    曲晓明
    张立生
    王龙生
    刘玉琳
    [J]. 矿床地质, 2003, (03) : 217 - 225
  • [7] 西藏高原冈底斯斑岩铜矿带辉钼矿Re-Os年龄:成矿作用时限与动力学背景应用
    侯增谦
    曲晓明
    王淑贤
    高永丰
    杜安道
    黄卫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7) : 609 - 618
  • [8] 埃达克岩:斑岩铜矿的一种可能的重要含矿母岩——以西藏和智利斑岩铜矿为例
    侯增谦
    莫宣学
    高永丰
    曲晓明
    孟祥金
    [J]. 矿床地质, 2003, (01) : 1 - 12
  • [9] S、Pb同位素对冈底斯斑岩铜矿带成矿物质来源和造山带物质循环的指示
    曲晓明
    侯增谦
    李佑国
    [J]. 地质通报, 2002, (11) : 768 - 776
  • [10] 西藏冈底斯岛弧带甲马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成因研究
    姚鹏
    郑明华
    彭勇民
    李金高
    粟登奎
    范文玉
    [J]. 地质论评, 2002, (05) : 468 - 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