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昆仑—塔里木—天山岩石圈深地震探测综述

被引:88
作者
高锐
肖序常
高弘
李秋生
刘训
姜枚
史大年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研院地球科学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北京,中国台北,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新疆地学断面; 青藏高原; 西昆仑; 天山; 塔里木; 深地震探测; 陆-陆碰撞; 深部过程; 盆山耦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4 [地震勘探];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1 ; 081802 ;
摘要
沿新疆地学断面走廊域实施了3种深地震探测方法:近垂直深地震反射剖面、宽角反射与折射深地震测深剖面和移动式宽频地震观测,揭露出西昆仑—塔里木—天山岩石圈的结构与横向变化,发现了塔里木大陆地块与青藏高原西北部西昆仑造山带碰撞的地震学证据,揭示出天山与塔里木、天山与准噶尔,以及昆仑山与塔里木之间的岩石圈尺度盆山耦合关系。阶段成果发表后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注意,本文结合相关资料对这些新成果进行了系统综述,旨在对比研究青藏高原南北两缘不同的碰撞变形之深部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8+51 +51-5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地质演化——显生宙亚洲大陆生长 [J].
尹安 .
地球学报, 2001, (03) :193-230
[2]   新疆库车—克拉玛依地震层析成像 [J].
魏素花 ;
薛光琦 ;
钱辉 ;
姜枚 ;
G.Poupinet ;
Edi.Kissiling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0, (04) :46-54
[3]   中国大陆西北造山带及其毗邻盆地的地震层析成像 [J].
胥颐 ;
刘福田 ;
刘建华 ;
孙若昧 ;
何建坤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2) :113-122+225
[4]   青藏高原岩石圈演化与地球动力学过程——亚东—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的启示 [J].
高锐 ;
李廷栋 ;
吴功建 .
地质论评, 1998, (04) :389-395
[5]   青藏高原岩石圈结构与地球动力学的30个为什么 [J].
高锐 .
地质论评, 1997, (05) :460-464
[6]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地球动力学模型初探 [J].
高锐,成湘洲,丁谦 .
地球物理学报, 1995, (S2) :3-14
[7]   青藏高原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地球物理综合解释模型与现今地球动力学过程 [J].
高锐,吴功建 .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95, (03) :241-250
[8]   青藏高原“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综合地球物理调查与研究 [J].
吴功建 ;
高锐 ;
余钦范 ;
程庆云 ;
孟令顺 ;
董学斌 ;
崔作舟 ;
尹周勋 ;
沈显杰 ;
周烑秀 .
地球物理学报, 1991, (05) :552-562
[9]   中国地壳与上地幔的地球物理探测 [J].
滕吉文 .
地球物理学报, 1979, (04) :346-350
[10]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 across the juncture zone between the Tarim Basin and the West Kunlun Mountains[J] . Rui Gao,Dongding Huang,Deyuan Lu,Guihua Qian,Yingkang Li,Chaoyang Kuang,Qiusheng Li,Pengwu Li,Rujin Feng,Ye Guan.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2000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