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子午岭森林植物群落种间联结性

被引:97
作者
王乃江 [1 ]
张文辉 [1 ]
陆元昌 [2 ]
范少辉 [2 ,3 ]
王勇 [4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西部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3] 国际竹藤网络中心
[4] 阿拉巴马农工大学自然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关键词
种间联结; 子午岭; 黄土高原; 天然次生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用方差比率(VR)和基于2×2联列表,通过x2统计量检验、共同出现百分率(PC)、联结系数(AC)的方法,对地处黄土高原中部的陕西子午岭森林植物群落乔木层12个树种、灌木层20个树种和草本层21种植物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灌木层总体种间关联性表现为显著正关联,草本层为不显著正关联。乔木层主要种群表现出相互独立的特点,但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和油松(Pinus tabulaefomis),油松和茶条槭(Acer ginnal),茶条槭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杜梨(Pyrus betulaefolia)与辽东栎、油松、茶条槭、白桦等7个种对存在一定正关联。正关联的种对数是副关联的2倍。灌木层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和悬钩子(Rubus corchorifolius)、水栒子(Cotoneaster maltiflorus)和红瑞木(Cornus alba)、多花胡枝子(Lespedeza floribund)和华北丁香(Syringa oblate)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联结;华北绣线菊(Spiraea fritschiana)和野葡萄(Vitisamurensis)、冻绿(Rhamuns utilis)和栓翅卫矛(Euonymus phellomanes)、南蛇藤和野葡萄、南蛇藤和葱皮忍冬(Lonicera ferdinandii)之间存在显著的正联结。正关联和副关联种对数相当。草本层种间联结表现出较为松散的特征,无关联的种对数多达21个。正副关联的种对数约为3∶2。最好将多个指标配合使用能更好地说明种间联结程度。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珍稀植物十齿花群落乔木优势种群种间联结性 [J].
林长松 ;
李玉英 ;
左经会 ;
廖雯 .
生态学杂志, 2008, (02) :178-184
[2]   子午岭油松林灌木层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种间关联性研究 [J].
杨君珑 ;
王辉 ;
王彬 ;
孙栋元 .
西北植物学报, 2007, (04) :4791-4796
[3]   鼎湖山气候顶极群落种间联结变化 [J].
彭李菁 .
生态学报, 2006, (11) :3732-3739
[4]   凤阳山福建柏群落主要种群种间联结性研究 [J].
曹培健 ;
丁炳扬 ;
李伟成 ;
哀建国 ;
金孝锋 .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6, (06) :676-681+687
[5]   鼎湖山主要林型优势树种种间联结性的计算方法研究 [J].
张倩媚 ;
陈北光 ;
周国逸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6, (01) :79-83
[6]   宝天曼落叶阔叶林种间联结性研究 [J].
史作民 ;
刘世荣 ;
程瑞梅 ;
蒋有绪 .
林业科学, 2001, (02) :29-35
[7]   浙江仙居俞坑森林群落特征研究 [J].
金则新 .
生态学杂志, 2001, (01) :22-25+37
[8]   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种间联结性分析 [J].
周先叶 ;
王伯荪 ;
李鸣光 ;
昝启杰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3) :332-339
[9]   群落中物种多度格局的研究综述 [J].
张金屯 .
农村生态环境, 1997, (04) :49-55
[10]   庐山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乔木种群种间联结性研究 [J].
郭志华 ;
卓正大 ;
陈洁 ;
吴梅凤 .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05) :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