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春末─秋初气溶胶理化特性的观测研究

被引:20
作者
许 黎
冈田菊夫
张 鹏
张代洲
石广玉
机构
[1] 国家气候中心
[2] 日本气象研究所
[3]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地球观测研究中心
[4] 熊本县立大学环境共生学部
[5]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北京
[6] 日本筑波 -
[7] 日本东京 -
[8] 日本熊本-
[9] 北京
关键词
北京地区 气溶胶 光学厚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摘 要 分析了1997年5~9月和1998年4~9月北京整层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近地面气溶胶粒子数浓度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还分析了1997年5月16日、7月21日和 8月2日收集的北京单个气溶胶粒子样品的形态、大小和化学元素组成。结果显示,北京地区春末一秋初整层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在0.1~1.6之间变化;气溶胶数浓度(D>0.3μm)为几~几百个/cm3;整层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日变化型式下与近地面气溶胶数浓度呈现相反的走向;气溶胶光学厚度和数浓度的日、季节变化显示了整层大气和近地血大气气溶胶与该地区气象、气候条件的关系。气溶胶数浓度与大气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风向的关系是偏东风数浓度大,西、西南风数浓度小。电子显微镜分析的结果表明:颗粒物的形态以不规则形、丸形,液态滴形和方形为主;颗粒物化学元素组成有Si、K、S、Al、Mg、Ca、Fe等元素;人类活动排放的Zn、P、Ti、Pb,Ba等元素也探测到;北京近地面粒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富含Ca和 K元素。它们可能分别来自建筑粉尘和有机物的燃烧;给出了一个典型的碳黑粒子和一个粒子经过凝结过程的“卫星”滴环绕的矿物粒子的照片和元素谱图。
引用
收藏
页码:401 / 41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对流层平流层气溶胶粒子的形态和化学组成 [J].
许黎 ;
樊小标 ;
石广玉 ;
岩坂泰信 ;
奥原靖彦 ;
原圭一郎 ;
龚知本 ;
周军 .
气象学报, 1998, (05) :40-48
[2]   中国10个地方大气气溶胶1980~1994年间变化特征研究 [J].
邱金桓 ;
潘继东 ;
杨理权 ;
杨景梅 ;
董艺珍 .
大气科学, 1997, (06) :86-94
[3]   南极长城站地区1987年夏季大气气溶胶研究 [J].
朱光华 ;
汪新福 ;
沈新尹 ;
吴瑜光 ;
赵俊琳 ;
任燕 ;
王丽平 ;
刘培桐 ;
李果 .
南极研究, 1990, (02) :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