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干枯湖床沉积粒度组成与东亚沙尘天气

被引:34
作者
岳乐平
杨利荣
李智佩
王珉
张维吉
聂浩刚
机构
[1] 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西安,西安,西安,西安,西安
关键词
干枯湖泊沉积; 粒度分析; 东亚沙尘天气; 中国西北地区;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4.02.019
中图分类号
P445.4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调查了准噶尔盆地玛纳斯湖、阿拉善高原居延泽及民勤盆地猪野泽等北方众多的现代干枯湖泊 ,重点分析了干枯湖床沉积物粒度组成。干枯的玛纳斯湖、古居延泽以及民勤盆地古猪野泽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表明 ,干枯湖床的地表湖相沉积物粒径小于 10 μm的颗粒占 6 0 %以上 ,干涸湖床上沙质草原地表也含有大量小于 10 μm的粘土颗粒 ,含量接近 5 0 % ;而弃荒土地地表细颗粒物质散失迅速 ,民勤盆地弃荒土地地表粘土含量仅存不到 13.9%。中国西北地区活动沙丘粒度组成小于 6 3μm粒径的颗粒很少 ,小于 10 μm的颗粒微乎其微。因此西北沙漠地区活动沙丘沙对华北或华东地区影响相对较小。认为沙尘暴、扬沙或浮尘天气虽然多发生于中国西部沙漠、阿拉善高原沙区、河西走廊北部沙区以及蒙古东部、中部地区 ,但由于粗颗粒沙扬起高度与搬运距离有限 ,真正影响整个华北、华东地区的沙尘物质是小于 6 3μm的粉砂级别的颗粒 ,特别是小于 10 μm的粉尘。认为影响东亚地区的粉尘天气物源不仅是中国西部的内陆沙漠、沙地 ,更重要的是干枯的湖泊、弃耕的荒地与裸露的沙砾草场。
引用
收藏
页码:325 / 33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沙垄表面的稳定性与顶部流动带的形成 [J].
王雪芹 ;
李丙文 ;
张元明 .
中国沙漠, 2003, (02) :28-33
[2]   中国沙尘天气的区域特征 [J].
王式功 ;
王金艳 ;
周自江 ;
尚可政 ;
杨德保 ;
赵宗锁 .
地理学报, 2003, (02) :193-200
[3]   近2 ka河西走廊及毗邻地区沙漠化过程的气候与人文背景 [J].
王乃昂 ;
赵强 ;
胡刚 ;
谌永生 .
中国沙漠, 2003, (01) :97-102
[4]   花海湖泊古风成砂的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J].
胡刚 ;
王乃昂 ;
罗建育 ;
高顺尉 ;
李巧玲 .
沉积学报, 2001, (04) :642-647
[5]   新疆玛纳斯湖景观演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J].
程维明 ;
周成虎 ;
李建新 .
第四纪研究, 2001, (06) :560-565+577
[6]   我国沙尘暴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源地和移动路径 [J].
邱新法 ;
曾燕 ;
缪启龙 .
地理学报, 2001, (03) :316-322
[7]   沙丘背风侧气流及其沉积类型与意义 [J].
哈斯 ;
王贵勇 ;
董光荣 .
沉积学报, 2001, (01) :96-100+124
[8]   中国北方沙漠化的若干问题 [J].
王涛 ;
朱震达 .
第四纪研究, 2001, (01) :56-65
[9]   近45年中国扬沙和沙尘暴天气 [J].
周自江 .
第四纪研究, 2001, (01) :9-17
[10]   亚洲粉尘的源区分布、释放、输送、沉降与黄土堆积 [J].
张小曳 .
第四纪研究, 2001, (01) :2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