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31
作者
吕贻忠
马兴旺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新疆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北京,新疆乌鲁木齐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荒漠化; 土壤养分; 风蚀; 水蚀; 空间变异;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3.04.025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土壤养分的变化与荒漠化植被演替有密切的关系,当草地生态系统演变为以灌丛为主的生态系统时,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增强,形成以灌丛为核心的“肥岛”;风蚀是造成荒漠化土壤养分迁移的重要动力,而降尘对荒漠化表层土壤养分具有富集作用;如果降尘作用大于风蚀作用,土壤养分将增加,如亚马逊盆地通过降尘每年获得的磷为1~4 kg/hm2。水蚀也是荒漠化地区土壤养分损失的主要途径,灌丛生境每年径流的损失量比草地生境的径流损失量大得多,而且草地生境发生荒漠化时其灌丛的入侵可能与土壤氮素的损失有关。在荒漠化地区,火烧可导致凋落物中43%的全氮在燃烧中逸失,火烧后土壤的侵蚀模数增加,频繁的火烧会导致灌丛草原的“肥岛”消失。对荒漠化地区自然土壤的农业开垦一般导致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的下降,风蚀作用加强而往往导致土壤退化;但经过恢复植被和土壤改良,表层土壤养分可明显提高。 目前专门针对荒漠化土壤养分循环的模型尚未报道;但荒漠化地区主要集中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草原、荒漠草原地区,针对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C、N、P、S等养分循环已经有不少模型,如EIPC模型、SPUR模型、CENTRUY模型等;它们也可以用来揭示荒漠化土壤的养分循环以及与荒漠化之间的关系;把这些模型进一步与GIS相结合,研究区域尺度上土
引用
收藏
页码:473 / 47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兴安落叶松林碳平衡和全球变化影响研究 [J].
蒋延玲 ;
周广胜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4) :481-484
[2]   内蒙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空间结构特征 [J].
徐尚平 ;
陶澍 ;
徐福留 ;
曹军 .
地理学报, 2000, (03) :337-345
[3]   沙地综合治理能提高土壤肥力 [J].
阎德仁 .
内蒙古林业, 1999, (08) :26-26
[4]   不同退化梯度草地植物和土壤的差异 [J].
安渊 ;
徐柱 ;
阎志坚 ;
韩国栋 .
中国草地, 1999, (04) :32-37+67
[5]   施用草炭对风沙土改良效果的初步研究 [J].
邢兆凯 ;
张学丽 ;
杨树军 .
辽宁农业科学, 1999, (02) :43-46
[6]   造林整地对栗钙土钙积层化学性质干扰的研究 [J].
陈立新 ;
赵雨森 ;
张岩 ;
任启玉 ;
王丽和 .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02) :32-35
[7]   毛乌素流动沙丘樟子松人工林不同初植密度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J].
刘朝霞 ;
吕荣 ;
李维向 ;
胡莉芳 .
内蒙古林业科技, 1998, (01) :13-17
[8]   河北坝缘简育干润均腐土耕种过程中的退化研究 [J].
肖洪浪 ;
赵雪 ;
赵文智 .
土壤学报, 1998, (01) :129-134
[9]   蒙古包大宁荒漠草场初级生产力动态研究 [J].
敖特根岱,包根晓,候志军 .
内蒙古草业, 1997, (Z1) :14-17
[10]   风沙运动数值模拟研究的进展 [J].
李振山 ;
董治宝 ;
陈广庭 ;
不详 .
干旱区研究 , 1997, (01) :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