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山水林田湖草”重大生态工程的影响

被引:15
作者
赵东升 [1 ]
郭彩赟 [1 ,2 ]
郭义强 [3 ]
刘磊 [1 ,2 ]
高璇 [1 ,2 ]
张家诚 [1 ,2 ]
朱瑜 [1 ,2 ]
张雪梅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建设工程; 影响评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山水林田湖草"重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是中国对复杂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探索。鉴于目前大多数重大生态工程未系统地考虑气候变化对重大生态工程的影响问题,针对气候变化对高寒草地、北方林区以及风沙源区生态的影响,以实施了多年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为重点,分析了重大生态工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解构了重大生态工程与气候的反馈关系和影响程度,指出了中国"山水林田湖草"重大生态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应对建议。结果表明:(1)气候变化对重大生态工程影响研究不足,尤其是涉及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生物多样性与脆弱性等方面以及气候变化在工程实施效果贡献率的研究。(2)缺乏有效区分气候变化和工程实施效果的评估方法。目前能够定量识别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恢复的试验和方法比较少见,且缺乏对气候变化未来风险预估,导致制订的措施不能有效适应气候变化从而达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所以在今后设计和实施"山水林田湖草"重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时,要充分考虑自然规律、地理地带性差异和气候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且加强建设生态综合监测和工程评价体系,根据未来不同的气候变化情景制订不同的措施,并依据气候动态预估来适当调整措施,使得生态工程能发挥出最大效益,以保证修复工程的系统性、区域性和整体性。
引用
收藏
页码:8780 / 878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3 条
[1]  
中国近40年森林资源变迁动态对生态功能的影响研究.[D].宋庆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 06
[2]  
气候变化对三江源地区生态景观格局的影响及其模拟.[D].吴晓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 01
[3]  
浑善达克沙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D].高晓霞.内蒙古大学.2016, 02
[4]  
京津风沙源治理区近10年沙化土地动态变化研究.[D].晁雪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 01
[5]   辽宁省三北防护林体系人工林营造现状及对策 [J].
刘源森 .
辽宁农业科学, 2019, (01) :64-66
[6]   近16年青海高原植被NPP时空格局变化及气候与人为因素的影响 [J].
刘凤 ;
曾永年 .
生态学报, 2019, 39 (05) :1528-1540
[7]   生态保护工程和气候变化对长江源区植被变化的影响量化 [J].
唐见 ;
曹慧群 ;
陈进 .
地理学报, 2019, 74 (01) :76-86
[8]   呼伦贝尔草原、湿地和森林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叶佳琦 ;
李政海 ;
乌云其其格 ;
张靖 ;
鲍雅静 ;
胡志超 ;
刘翀 ;
徐媛 ;
陈佳 .
中国草地学报, 2018, 40 (06) :26-32
[9]   京津风沙源区2000—2015年植被覆盖状况的区域差异研究 [J].
李庆旭 ;
张彪 ;
王爽 ;
谢高地 .
地学前缘, 2018, 25 (05) :298-304
[10]   简析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若干问题及应对建议 [J].
赵军 .
防护林科技, 2018, (07) :58+6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