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法筛选组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被引:8
作者
冯毅慧 [1 ]
朱志华 [1 ]
吴春晓 [2 ]
周国平 [2 ]
机构
[1]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针灸科
[2] 南方医科大学
关键词
电针; 脑缺血; 组织工程; 实验动物; 神经损伤与修复动物模型; 脑缺血再灌注; 正交实验;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 微血管密度; 细胞凋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5 [针灸学、针灸疗法]; R-332 [医用实验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1001 ;
摘要
背景:既往电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观察的针刺穴位搭配较少。目的:探讨电针正交实验所选组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15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5组,假手术组只暴露大脑中动脉;模型组及正交1,2,3号组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正交1,2,3号组采用正交法筛选的穴位组合进行电针刺激。正交1号组为百会、曲池、足三里、尺泽,正交2号组为百会、足三里、尺泽、三阴交,正交3号组为合谷、足三里、尺泽、三阴交。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相比,正交1,2,3号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脑梗死面积缩小,脑缺血区微血管密度数量及缺血侧皮质和海马CA1区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表达水平增加,且正交3号组变化最为显著。提示电针经正交法筛选的合谷、足三里、尺泽、三阴交能有效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梗死面积,且该效应可能与其调节受损脑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5953 / 595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近5年电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J].
张海湃 ;
苏思骢 ;
周垚 ;
田思楠 ;
舒适 .
辽宁中医杂志, 2014, 41 (08) :1780-1781
[2]   脑泰方提取物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CD34表达的影响 [J].
朱惠斌 ;
陈懿 ;
谭琥 ;
葛金文 .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11, 22 (02) :141-144
[3]   脑缺血/再灌注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展 [J].
于淼 ;
高维娟 ;
钱涛 .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0, 27 (01) :64-67
[4]   依达拉奉联合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J].
曹莹 ;
戴建武 ;
胡志兵 ;
梁冬蕾 .
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16) :100-101
[5]   MAPK级联途径在脑发育与脑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J].
田兆方 ;
李述庭 .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2000, (03) :184-186
[6]   豚鼠针灸穴位图谱的研制 [J].
李辞蓉 ;
华兴邦 ;
周浩良 ;
宋大鲁 ;
胡元亮 .
上海针灸杂志, 1992, (02) :28-30
[7]  
实验针灸学[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李忠仁主编, 2003
[8]   Acute lipophilicity-dependent effect of intravascular simvastatin in the early phase of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J].
Beretta, S. ;
Pastori, C. ;
Sala, G. ;
Piazza, F. ;
Ferrarese, C. ;
Cattalini, A. ;
de Curtis, M. ;
Librizzi, L. .
NEUROPHARMACOLOGY, 2011, 60 (06) :878-885
[9]  
Chapter 26 Role of Akt and Erk Signaling in the Neurogenesis Following Brain Ischemia[J] . Norifumi Shioda,Feng Han,Kohji Fukunaga.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Neurobiology . 2009
[10]  
Current pathologic methods for measuring intratumoral microvessel density within breast carcinoma and other solid tumors[J] . Noel Weidner. Breast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 199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