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植被变化分析

被引:21
作者
张玮 [1 ]
张镱锂 [1 ]
王兆锋 [1 ]
丁明军 [1 ]
杨续超 [1 ]
蔺学东 [2 ]
阎宇平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珠穆朗玛峰; 自然保护区; 植被退化; 海拔梯度; 资源利用方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利用1981~2001年美国NASA Pathfinder NOAA/NDVI数据,以11∶00万植被图为基础,结合气温降水资料、DEM数据和2000年人口空间化数据,研究了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植被变化空间格局和海拔梯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1981~2001年珠峰自然保护区植被变化以稳定为主,有5.09%的区域发生严重退化,13.34%的区域发生退化,54.31%的区域保持稳定,26.31%的区域变好以及0.95%的区域植被显著变好。退化和严重退化区域主要分布在保护区南部,国境沿线;植被变好地区集中分布在保护区北部,雅鲁藏布江南岸。稳定区域位于退化区域和变好区域之间。植被退化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2400m ̄4000m带上。②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灌丛构成了区域植被退化的主体。③从空间上看,主要是气温变化对植被变化有影响。在海拔梯度上,气温变化和坡度共同影响植被变化。④在珠峰自然保护区内,人类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造成了部分地区的植被退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21+137 +13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珠穆朗玛峰地区近34年来气候变化 [J].
杨续超 ;
张镱锂 ;
张玮 ;
阎宇平 ;
王兆锋 ;
丁明军 ;
除多 .
地理学报, 2006, (07) :687-696
[2]   青藏公路与铁路沿途1981年2001年植被覆盖变化 [J].
丁明军 ;
沈振西 ;
张镱锂 ;
刘林山 ;
张玮 ;
王兆锋 ;
摆万奇 .
资源科学, 2005, (05) :128-133
[3]   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区域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J].
高志强 ;
刘纪远 ;
曹明奎 ;
李克让 ;
陶波 .
地理学报, 2004, (04) :581-591
[4]   论西藏森林资源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策略 [J].
朱玉坤 ;
呢木才让 .
西藏研究, 2002, (01) :97-103
[5]   雪域奇葩——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 [J].
李渤生 .
人与生物圈, 2001, (02) :4-11
[6]  
彭跃明.国家级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脱隆沟核心区森林资源保护与对策[J].四川林勘设计,1999(01)
[7]  
彭跃明.国家级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脱隆沟核心区森林资源保护与对策[J].四川林勘设计,1999(01)
[8]   青藏高原是我国气候变化启动区的新证据 [J].
冯松 ;
汤懋苍 ;
王冬梅 .
科学通报, 1998, (06) :633-636
[9]   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概况 [J].
次旦伦珠 .
中国藏学, 1997, (01) :3-22
[10]  
A.K. Negi,B.P. Bhatt,N.P. Todaria.Local population impacts on the forests of Garhwal Himalaya, India[J].The Environmentalist,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