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8 条
基于遥感与GIS的天山北坡经济带2000—2015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22
作者:
孙智斌
[1
,2
]
高敏华
[1
,2
]
崔雪锋
[3
]
机构:
[1]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新疆大学教育部绿洲生态重点实验室
[3] 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
关键词:
天山北坡经济带;
转移矩阵;
土地利用变化;
D O I:
10.16360/j.cnki.jbnuns.2018.03.017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TP79 [遥感技术的应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081102 ;
0816 ;
081602 ;
083002 ;
1404 ;
摘要:
在遥感与GIS技术支持下,利用天山北坡经济带2000、2005、2010、2015年4期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从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程度等方面,对天山北坡经济带2000—2015年的土地利用进行定量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5年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地类变化主要发生在草地-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未利用地之间,耕地增加最为明显,15a间增加了3 682km2,草地减少最为迅速,15a间减少了2 734km2,这说明该研究区域存在过度放牧、毁草和开荒种田的现象;2)从土地利用动态度来看,2000—2015年该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速度不断加快,土地利用综合度为0.54%,其中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变化速度最大,年变化率达到3.63%,林地变化速度最慢,年变化率为-0.25%;3)从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来看,天山北坡经济带各研究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指数逐年增长,201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程度最高为2.52,表明该时期土地利用率最高,2005—2010年土地利用程度最低为0.94,表明该时期土地利用率最低,但从整个研究时期来看,天山北坡经济带各研究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程度均大于零,说明该区域土地利用综合水平在日益提高;4)根据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特点,草地-耕地、林地-耕地、未利用地-耕地的地类变化主要分布于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的地理单元,具有沿河线状分布的特点,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未利用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具有点状分布的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397 / 404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