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3种生境森林内空气颗粒物变化特征

被引:11
作者
段文军
王成
张昶
宋阳
郝泽周
徐心慧
金一博
王子研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
关键词
城市森林; 生境; 空气颗粒物; 气象因子; 深圳;
D O I
10.13332/j.1000-1522.20160358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研究不同生境类型城市森林内空气颗粒物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休闲保健型城市森林的营造提供理论依据。于2015年夏季对深圳园山山麓(SL)、河谷(HG)和山脊(SJ)3种典型生境类型城市森林内的空气颗粒物(TSP、PM10、PM2.5、PM1)进行昼夜24 h监测,并同步观测气象因子,分析3种森林内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深圳园山3种生境城市森林内TSP、PM10质量浓度日均值都达到二类环境功能区质量要求,其中HG、SJ的TSP质量浓度甚至达到一类环境功能区质量要求(120μg/m3);PM2.5质量浓度日均值都达到一类环境功能区质量要求(35μg/m3)。2)不同生境林地内各粒径颗粒物质量浓度存在差异,4种粒径颗粒物日均质量浓度在SJ均为最低(分别为85.51、58.82、14.29、5.13μg/m3);TSP、PM10质量浓度在SL最高(分别为162.19、95.39μg/m3);PM2.5、PM1质量浓度在HG最高(分别为21.76、8.29μg/m3)。3)3种林地内4种粒径颗粒物质量浓度总体表现为白天低、夜间高的特点,高峰出现在01:00—07:00,低谷出现于11:00—15:00。4)3种林地间相对湿度、风速、气压等气象因子存在差异;林内4种粒径颗粒物质量浓度与温度、风速表现为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受多种气象因子共同影响。基于上述研究认为,深圳园山3种生境类型城市森林均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健康的森林游憩环境,人们在11:00—15:00进行森林游憩最为适宜。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8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不同园林绿地类型内空气PM2.5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滞尘效应分析 [J].
汪结明 ;
王良桂 ;
朱柯铖杰 ;
李瑞雪 ;
韩改改 .
环境工程, 2016, 34 (07) :120-124
[2]   无锡市区大气污染物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J].
王涛 ;
陈梦平 ;
周梦翩 ;
李晶 ;
吴松峻 ;
罗敏 ;
夏忠欢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5, 37 (12) :74-78+95
[3]  
北京城区大气PM2.5主要化学组分构成研究[J]. 刘保献,杨懂艳,张大伟,陈添,赵红帅,陈圆圆,陆皓昀.环境科学. 2015(07)
[4]  
2013年12月中国中东部地区严重灰霾期间上海市颗粒物的输送途径及潜在源区贡献分析[J]. 李莉,蔡鋆琳,周敏.环境科学. 2015(07)
[5]  
北京不同污染地区园林植物对空气颗粒物的滞纳能力[J]. 张维康,王兵,牛香.环境科学. 2015(07)
[6]   北京西山典型城市森林内PM动态变化规律 [J].
王成 ;
郭二果 ;
郄光发 .
生态学报, 2014, 34 (19) :5650-5658
[7]   大气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 [J].
芮魏 ;
谭明典 ;
张芳 ;
丁文军 .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4, 44 (06) :623-627
[8]   林带内PM10、PM2.5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J].
刘旭辉 ;
余新晓 ;
张振明 ;
刘萌萌 ;
阮氏青草 .
生态学杂志, 2014, 33 (07) :1715-1721
[9]   大气细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J].
陶燕 ;
刘亚梦 ;
米生权 ;
郭勇涛 .
环境科学学报, 2014, 34 (03) :592-597
[10]   城市森林调控空气颗粒物功能研究进展 [J].
王晓磊 ;
王成 .
生态学报, 2014, 34 (08) :191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