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产栽培杂交中籼稻的生长发育特性

被引:38
作者
潘圣刚 [1 ,2 ]
黄胜奇 [1 ]
张帆 [1 ]
汪金平 [1 ]
蔡明历 [1 ]
曹凑贵 [1 ]
唐湘如 [2 ]
黎国喜 [2 ]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生理生态研究中心
[2]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杂交中籼稻; 超高产; 叶面积指数; 生物量; 养分吸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5个杂交中籼稻品种(含品系)扬两优6号、P88S/747、珞优8号、珞优234和天两优2号为材料,研究大田条件下超高产水平(产量≥12.0thm-2)的物质生产、产量构成及养分吸收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与高产水稻(产量≥9.0thm-2)相比,超高产水稻具有以下特征,幼穗分化期、齐穗期和灌浆结实期(齐穗后10d)LAI大,分别为6.5~7.2、8.5~8.9和6.5~7.0;齐穗期的高效叶面积比率高,为60.0%~66.5%;齐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积累较多的干物质,分别为13.5~15.0、15.0~16.0和25.0~28.0thm-2;分蘖盛期对氮(N)、磷(P)、钾(K)吸收利用优势不明显,而幼穗分化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对N、P、K吸收利用高而且积累速度快。此外,具有穗数多(有效穗数介于250×104~290×104穗hm-2)、结实率高(88.2%~92.3%)、千粒重大(29.0~31.0g)的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537 / 54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粳稻不同栽培模式对产量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 [J].
薛亚光 ;
陈婷婷 ;
杨成 ;
王志琴 ;
刘立军 ;
杨建昌 .
作物学报, 2010, 36 (03) :466-476
[2]   超级杂交稻干物质生产特点与产量稳定性研究 [J].
敖和军 ;
王淑红 ;
邹应斌 ;
彭少兵 ;
唐启源 ;
方远祥 ;
肖安民 ;
陈玉梅 ;
熊昌明 .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07) :1927-1936
[3]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规程 [J].
钟旭华 ;
黄农荣 ;
郑海波 ;
彭少兵 .
广东农业科学, 2007, (05) :13-15+43
[4]   超级稻“三定”栽培法研究Ⅰ概念与理论依据 [J].
邹应斌 ;
敖和军 ;
王淑红 ;
唐启源 .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05) :158-162
[5]   超高产杂交稻灌浆期光合功能与产量的关系 [J].
翟虎渠 ;
曹树青 ;
万建民 ;
陆巍 ;
张荣铣 ;
李良璧 ;
匡廷云 ;
闵绍楷 ;
朱德峰 ;
程式华 .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2, (03) :211-217
[6]   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J].
马均 ;
陶诗顺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2, (01) :42-48
[7]   云南籼稻每公顷15吨高产的产量及其结构分析 [J].
袁平荣 ;
孙传清 ;
杨从党 ;
周能 ;
应继峰 ;
S.Peng ;
王象坤 .
作物学报, 2000, (06) :756-762
[8]   水稻成穗率与群体质量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J].
凌启鸿 ;
苏祖芳 ;
张海泉 .
作物学报, 1995, (04) :463-469
[9]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and nitrogen distribution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management and relationship with physiological N-use efficiency in three rice genotypes [J].
Ligeng Jiang ;
Dengfeng Dong ;
Xiuqin Gan ;
Shanqing Wei .
Plant and Soil, 2005, 271 :321-328
[10]   Dry matter and N accumulation and translocation for Indica and Japonica rice under Mediterranean conditions [J].
Ntanos, DA ;
Koutroubas, SD .
FIELD CROPS RESEARCH, 2002, 74 (01) :9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