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中晚期的中国东部高原:埃达克岩的启示

被引:372
作者
张旗
钱青
王二七
王焰
赵太平
郝杰
郭光军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2]
关键词
中国东部高原; 燕山中晚期; 埃达克岩; 高原隆升机制; 拆沉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070901 ;
摘要
中国东部燕山期岩浆岩广泛发育 ,其中有一类具埃达克岩的特征 ,并根据埃达克岩的成因提出中国东部在燕山中晚期可能为一个高原。本文就中国东部高原的范围、高原存在的依据、高原隆升和减薄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指出中国东部高原大规模的抬升事件大约发生在中 -晚侏罗世期间 ,在早白垩世之后塌陷。高原的隆升与板块消减作用无关 ,是陆内事件的产物。高原的塌陷是下地壳拆沉作用的结果。拆沉作用不仅可以解释高原的减薄 ,而且可以解释新生代玄武岩喷发和中国东部盆地的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248 / 25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论东亚大陆的构造翘变——燕山运动的全球意义 [J].
董树文 ;
吴锡浩 ;
吴珍汉 ;
邓晋福 ;
高锐 ;
王成善 .
地质论评, 2000, (01) :8-13
[2]   中国东部燕山期火成岩构造组合与造山—深部过程 [J].
邓晋福 ;
赵国春 ;
赵海玲 ;
罗照华 ;
戴圣潜 ;
李凯明 .
地质论评, 2000, (01) :41-48
[3]   热河生物群的古生态与古环境——冀北、辽西叶肢介群落古生态与古环境重建 [J].
王思恩 .
地质学报, 1999, (04) :289-301+385
[4]   燕山—阴山地区晚侏罗世强烈推覆—隆升事件及沉积响应 [J].
和政军 ;
李锦轶 ;
牛宝贵 ;
任纪舜 .
地质论评, 1998, (04) :407-418
[5]   拆沉作用(delamination)及其壳—幔演化动力学意义 [J].
高山 ;
金振民 .
地质科技情报, 1997, (01) :3-11
[6]   中国东部橄榄安粗岩省的火山岩特征及其成矿作用 [J].
王德滋 ;
任启江 ;
邱检生 ;
陈克荣 ;
徐兆文 ;
曾家湖 .
地质学报, 1996, (01) :23-34
[7]   东亚古陆中生代晚期热河生物群的起源、发展、鼎盛与衰亡 [J].
洪友崇 .
现代地质, 1993, (04) :373-383
[8]   热河动物群的起源、演化与机制 [J].
王思恩 .
地质学报, 1990, (04) :350-360
[9]   中国东部中生代花岗岩类 [J].
吴利仁 .
岩石学报, 1985, (01) :1-10
[10]  
北京大学国际地质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 地震出版社 ,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编,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