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的中国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分析

被引:126
作者
刘东
封志明
杨艳昭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供需平衡; GIS;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以生态承载力供需关系为切入点,应用生态足迹模型,构建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指数(ECCI),以分县为基本单元,系统评价了我国县域尺度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状况。结果表明:①中国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以生态赤字区为主,生态盈余区和生态平衡区为辅。不足1/5的人口分布在约2/3表现为生态平衡或盈余的国土面积上,而4/5的人口集中分布在不足1/3表现为生态赤字的国土面积上;②中国分县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呈较明显的不平衡性,大体由东南到西北呈现从严重超载到富富有余的分布态势。中国生态承载力供需已严重失衡,且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迁入较为集中的沿海城市地区表现尤为突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这些地区空间生态不平衡性将更加严重,生态环境问题需引起足够关注。从流域关系来看,应妥善处理上中下游间的关系,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摆在重要位置。研究结果可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人口发展功能区划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引用
收藏
页码:614 / 62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生态足迹理论在能源消费评价中的缺陷与改进探讨 [J].
方恺 ;
董德明 ;
沈万斌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6) :1013-1021
[2]   中国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构成比例变化分析 [J].
陈成忠 ;
林振山 .
地理学报, 2009, 64 (12) :1523-1533
[3]   中国1990~2004年生态足迹动态变化效应的分解分析 [J].
刘建兴 ;
王青 ;
孙鹏 ;
顾晓薇 ;
李广军 .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01) :61-68
[5]   基于RS和GIS的生态足迹分析(英文) [J].
常斌 ;
熊利亚 .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05, (01) :46-54
[6]   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及黄山市实证分析 [J].
章锦河 ;
张捷 .
地理学报, 2004, (05) :763-771
[7]   辽宁省生态足迹地理分布及其可持续发展分析(英文) [J].
王青 ;
顾晓薇 ;
刘建兴 .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04, (03) :48-57
[8]   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 [J].
徐中民 ;
张志强 ;
程国栋 ;
陈东景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2) :280-285
[9]   生态足迹理论在我国干旱区的应用与探讨——以新疆为例 [J].
陈东景 ;
徐中民 .
干旱区地理, 2001, (04) :305-309
[10]   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模型 [J].
张志强 ;
徐中民 ;
程国栋 .
生态经济, 2000, (10)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