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中段北坡最大降水高度带观测与研究

被引:39
作者
王宁练
贺建桥
蒋熹
宋高举
蒲健辰
武小波
陈亮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祁连山; 黑河; 最大降水高度带; 七一冰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13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2006年6月至2008年9月,在祁连山中段北坡黑河流域上游进行了降水空间变化的统观测.结果表明:在黑河上游流域中山区,夏季降水量从东向西呈减少趋势,递减率约为80 mm.(100 km)-1;最大降水高度带位于海拔4 500~4 700 m左右,年降水量为485 mm,该高度带与本区最大相对湿度高度层(海拔4 600 m左右)以及夏季气温零温层高度(海拔4 680 m左右)相一致.研究区域2008年夏季的凝结高度大致位于海拔4 900 m左右,个别降水日的凝结高度可降至海拔4 460 m左右.在最大降水高度带以下的高山和中低山区,年降水量随海拔升高的递增率为17.2 mm.(100 m)-1,夏季降水量的递增率为11.5 mm.(100m)-1.
引用
收藏
页码:395 / 40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祁连山与河西内陆河流域绿洲的大气水循环特征研究 [J].
张强 ;
俞亚勋 ;
张杰 .
冰川冻土, 2008, (06) :907-913
[2]   祁连山区2006年夏季降水过程的天气分析 [J].
陈乾 ;
张久林 ;
陈添宇 .
干旱气象, 2008, (04) :22-28
[3]   2006年黑河水系典型流域冰川融水径流与出山径流的关系 [J].
贺建桥 ;
宋高举 ;
蒋熹 ;
李全莲 ;
武晓波 .
中国沙漠, 2008, (06) :1186-1189
[4]   近1000年来青藏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气尘埃载荷变化的冰芯记录 [J].
王宁练 ;
LGThompson ;
MEDavis .
第四纪研究, 2006, (05) :752-761
[5]   高山冰川区大降水带的成因探讨 [J].
沈永平 ;
梁红 .
冰川冻土, 2004, (06) :806-809
[6]   祁连山区降水的地理分布特征 [J].
汤懋苍 .
地理学报, 1985, (04) :323-332
[7]  
乌鲁木齐河流域水文气候资源与区划[M]. 气象出版社 , 李江风等, 2006
[8]  
新疆气象手册[M]. 气象出版社 , 张学文, 2006
[9]  
地形降水气候学[M]. 科学出版社 , 林之光 编著, 1995
[10]  
中国干旱区水文及水资源利用[M]. 科学出版社 , 汤奇成等著,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