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多中心随机对照Ⅱ期临床研究

被引:36
作者
石远凯 [1 ]
何小慧 [1 ]
杨晟 [1 ]
王华庆 [2 ]
江泽飞 [3 ]
朱允中 [4 ]
克晓燕 [5 ]
张阳 [6 ]
刘云鹏 [7 ]
张伟京 [3 ]
王昭 [8 ]
石庆芝 [9 ]
谢晓冬 [10 ]
张贺龙 [11 ]
王杰军 [12 ]
罗德云 [13 ]
郑青山 [14 ]
孙瑞元 [14 ]
机构
[1]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2] 天津市肿瘤医院
[3] 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
[4] 北京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5]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6] 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7]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8]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9] 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10] 沈阳军区陆军总医院
[11] 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
[12]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13]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14] 安徽省药物临床评价中心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 聚乙烯二醇类; 临床试验,Ⅱ期; 中性粒细胞减少; 药物疗法,联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0.5 [肿瘤治疗学];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自身交叉对照,初治恶性肿瘤患者接受2个周期相同方案的化疗,其中试验周期给予PEG-rhG-CSF100μg/kg皮下注射一次,对照周期每日一次皮下注射rhG-CSF5μg/kg,直至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达低谷后连续两次检查≥5·0×109/L。结果入组104例肿瘤患者,在103个试验周期和100个对照周期中,ANC<1·5×109/L的发生率分别为30·00%和20·00%,持续时间分别为2·39d和2·35d;ANC<0·5×109/L的发生率分别为5·80%和4·00%;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13·59%和13·00%(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均为0。受试药和对照药的不良反应均为骨骼肌肉疼痛、乏力、发热、头晕等,发生率与严重程度相似。结论PEG-rhG-CSF一次给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与rhG-CSF多次给药相似。
引用
收藏
页码:3414 / 341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注射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Ⅰ期临床药效学 [J].
杨晟 ;
石远凯 ;
刘鹏 ;
韩晓红 ;
何小慧 ;
蔡永明 ;
陈拯民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6, (03) :339-344
[2]   注射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I期临床耐受性试验 [J].
石远凯 ;
刘鹏 ;
杨晟 ;
韩晓红 ;
何小慧 ;
艾斌 ;
秦燕 ;
李博 ;
黄鼎智 ;
张长弓 ;
孙燕 .
癌症, 2006, (04) :495-500
[3]   造血生长因子在肿瘤化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J].
石远凯 ;
孙燕 .
癌症进展, 2003, (Z1) :91-96+112
[4]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大剂量放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56例临床分析 [J].
王华庆 ;
崔秀珍 ;
任秀宝 ;
刘贤明 ;
戴荣增 ;
张会来 ;
黄文阳 ;
李维 ;
郝希山 .
中华医学杂志, 2003, (11) :56-59
[5]   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肿瘤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观察 [J].
石远凯,周际昌,冯奉仪,曾万勇,李青,何小慧,张弘刚,张湘茹,周立强 .
中华肿瘤杂志, 1994, (03) :207-210
[6]  
A cytokinetic model of r-metHUG-CSF-SD/01 mediated granulopoiesis and "self-regulation" of SD-01,elimination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Roskos LK, Yank B, Schwab G, et al. Blood .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