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里151油藏延8—延10油组沉积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被引:10
作者
代金友 [1 ]
李建霆 [2 ]
王宝刚 [1 ]
潘瑞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
关键词
延安组; 沉积微相; 油气富集; 里151油藏;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3.04.002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里151油藏尚处于开发前期,储层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规律认识不清。为指导后续开发,结合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及生产动态等资料进行了沉积微相划分,确定了微相空间展布规律及其与油气富集的关系。结果表明:延安组延8—延9油组为三角洲平原沉积,可进一步划分出分流河道、河道砂坝、决口扇和河间沼泽4种沉积微相;发育1~3条南西—北东向分流河道,随着基准面变化河道发生了横向摆动,不同时期分流河道的数量、规模也发生变化。延10油组为辫状河沉积,可划分出辫状河道、心滩和泛滥平原3种沉积微相;心滩发育,砂体厚度大。基准面下降晚期的延10-1、延9-2、延8-3和延8-1小层储层发育,有利于油气富集;分流河道、河道砂坝、辫状河心滩微相对油气富集有利。
引用
收藏
页码:5 / 9+111 +11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中部层序地层格架及有利储层分布 [J].
周桂芹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2, 19 (02) :16-19+112
[2]   胜利油区整装油田河流相开发单元开发潜力及对策 [J].
贾俊山 ;
王建勇 ;
段杰宏 ;
姜华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2, 19 (01) :91-94+117
[3]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古近系沉积相研究 [J].
杨勇 ;
陈世悦 ;
王桂萍 ;
孟宪波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 18 (03) :5-9+111
[4]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前侏罗纪古地貌对延安组下部油藏的控制作用 [J].
郭正权 ;
张立荣 ;
楚美娟 ;
黄锦绣 .
古地理学报, 2008, (01) :63-71
[5]   马岭油田北三区延安组Y8Y10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J].
张吉来 ;
朱广社 ;
陈德平 ;
宋广寿 .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6, (03) :185-186
[6]   岩相古地理研究与油气勘探 [J].
朱筱敏 ;
杨俊生 ;
张喜林 .
古地理学报, 2004, (01) :101-109
[7]   马岭油田延安组延十段小层沉积相研究 [J].
朱世全 ;
周志平 ;
魏红玫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3, (S1) :6-7+4
[8]   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吴旗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与油藏 [J].
宋凯 ;
吕剑文 ;
凌升阶 ;
王宏科 .
古地理学报, 2003, (04) :497-507
[9]   鄂尔多斯盆地早侏罗世富县期冲积扇沉积附视频 [J].
时志强 ;
韩永林 ;
赵俊兴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2, (04) :390-393
[10]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源研究 [J].
张文正 ;
李剑峰 .
中国石油勘探, 2001, (04) :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