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荒漠草原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及其分布的变化

被引:20
作者
许冬梅 [1 ,2 ]
许新忠 [3 ]
王国会 [1 ]
陶利波 [1 ]
机构
[1] 宁夏大学农学院
[2] 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3] 宁夏大学数学计算机学院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恢复演替; 土壤有机碳; 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2 [草原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713 ;
摘要
以宁夏荒漠草原自然恢复的围封草地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未封育、封育3、5、7和10年的草地总有机碳及其在土壤剖面和不同粒级团聚体中的分布。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封育年限的增加呈波动性增加,除0~5cm土层外,各土层有机碳含量以封育7年、10年的草地较高;就有机碳在不同粒径团聚体中的分布看,0~10cm表层土壤以封育3年及未封育草地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较高,而10~40cm土层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随封育年限的延长呈增加趋势,各土层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以1~0.5mm与0.5~0.25mm粒级较高;各粒级团聚体对有机碳的贡献率在0~10cm表层以<0.25mm微团聚体最高,10~20cm土层以>5mm粒级和<0.25mm粒级较高,20~40cm土层以>5 mm粒级最高。综上所述,封育有利于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的固存,退化荒漠草原生态环境恢复在封育7年时出现转折;随土层的加深,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对封育的响应减弱,且大团聚体对全土有机碳的贡献率逐渐增大。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酶活性的粒径分布特征[J]. 李鑫,马瑞萍,安韶山,曾全超,李娅芸.应用生态学报. 2015(08)
[2]   长期封育对内蒙古羊草草地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J].
王春燕 ;
张晋京 ;
吕瑜良 ;
王莉 ;
何念鹏 .
草业学报, 2014, 23 (05) :31-39
[3]   西藏高寒草原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蔡晓布 ;
彭岳林 ;
于宝政 .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 (11) :92-99
[4]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对土壤团聚体水稳定及有机碳粒径分布的影响 [J].
程曼 ;
朱秋莲 ;
刘雷 ;
安韶山 .
生态学报, 2013, 33 (09) :2835-2844
[5]   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特征的影响 [J].
李娟 ;
廖洪凯 ;
龙健 ;
陈彩云 .
生态学报, 2013, 33 (07) :2147-2156
[6]   围封对流动沙丘表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J].
尚雯 ;
李玉强 ;
韩娟娟 ;
赵学勇 ;
张铜会 ;
罗永清 ;
王少昆 .
水土保持学报 , 2012, (06) :147-152
[7]   长期围栏封育对亚高山草原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影响 [J].
苏建红 ;
朱新萍 ;
王新军 ;
贾宏涛 ;
赵成义 ;
胡玉昆 ;
李丽君 .
干旱区研究, 2012, 29 (06) :997-1002
[8]   封育与放牧对三江源区高寒草甸植物和土壤碳储量的影响 [J].
范月君 ;
侯向阳 ;
石红霄 ;
师尚礼 .
草原与草坪, 2012, 32 (05) :41-46+52
[9]   长期围栏封育对天山中部草地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J].
李丽君 ;
朱新萍 ;
贾宏涛 ;
赵成义 ;
胡玉昆 ;
苏建红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1 (08) :1554-1559
[10]   宁夏荒漠草原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生态效应的评价 [J].
许新忠 ;
许冬梅 .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 (23) :11781-11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