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陆架和台西南盆地中生界及其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48
作者
冯晓杰
张川燕
王春修
高乐
机构
[1]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勘探研究院
[2]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勘探研究院 河北高碑店
[3] 河北高碑店
关键词
东海陆架; 台西南盆地; 中生界; 勘探潜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东海陆架和台西南盆地中生界业已成为油气勘探的新领域。构造、沉积、有机地化和储集层物性的研究表明 :该区在中生代为主动大陆边缘盆地 ;该区白垩纪岩浆活动比浙闽沿海地区弱且晚 ,对烃源岩的破坏相对较弱 ,有利于油气的生成和保存 ;该区持续的近岸和滨海环境、晚三叠世 (?)—中侏罗世温暖潮湿的古气候条件 ,有利于烃源岩的形成 ;台北坳陷南部的烃源层系为中下侏罗统 ,储集层系为白垩系 ,台西盆地和台西南盆地的侏罗系—白垩系具有类似的生储条件。台北坳陷南部、闽东坳陷北部和台西南盆地为中生界油气勘探的有利远景区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1+1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近海前新生代油气勘探新领域探索 [J].
朱伟林 ;
王国纯 .
地学前缘, 2000, (03) :215-226
[2]   东海陆架盆地西南部中生代地层的发现 [J].
王可德 ;
王建平 ;
徐国庆 ;
钟石兰 ;
张一勇 ;
杨恒仁 .
地层学杂志, 2000, (02) :129-131
[3]   壳幔作用与花岗岩成因——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例 [J].
徐夕生 ;
周新民 ;
王德滋 .
高校地质学报, 1999, (03) :241-250
[4]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俯冲带探索 [J].
李武显 ;
周新民 .
高校地质学报, 1999, (02) :45-50
[5]   下扬子区中生界构造特征及油气远景 [J].
杨盛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7, (03) :10-14+96
[6]   浙闽粤东部中生代火山岩分布区油气远景探讨 [J].
林如锦,徐克定 .
石油学报, 1995, (04) :23-31
[7]   下扬子区中生代走滑活动带初析 [J].
夏邦栋,李培军,尚彦军,顾连兴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4, (03) :193-200
[8]   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残留型小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富集特点 [J].
李德生 ;
罗鸣 .
石油学报, 1988, (04) :1-6
[9]  
地史学教程[M]. 地质出版社 , 王鸿祯 著,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