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层状地貌与高原隆升

被引:98
作者
潘保田
高红山
李炳元
李吉均
机构
[1]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理科学系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夷平面; 剥蚀面; 河流阶地; 青藏高原; 隆升时代与幅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31 [地貌学(地形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夷平面、剥蚀面和河流阶地等层状地貌面是长周期地貌演化研究的主要对象 ,它们不仅记录了区域地貌的发育历史 ,而且可以用来反演区域构造活动、气候变化等内动力过程的演变。深入研究青藏高原上这些地貌面的特征、变形、成因和形成时代 ,是探讨青藏高原隆升年代、幅度和过程的重要途径。野外考察与室内制图表明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山地普遍存在两级夷平面 (山顶面、主夷平面 )、一级剥蚀面和多级河流阶地。主夷平面形成于 7.0~3.6MaB .P .,形成时其高度在 1 0 0 0m以下。大约 3.6MaB .P .前主夷平面开始大规模解体 ,标志着青藏高原强烈抬升的开始。剥蚀面和河流阶地揭示 ,1 .8MaB .P .,1 .2MaB .P .,0 .8MaB .P .和 0 .1 5MaB .P .是青藏高原强隆升事件发生时期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7+133 +13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关于夷平面的科学问题——兼论青藏高原夷平面 [J].
潘保田 ;
高红山 ;
李吉均 .
地理科学, 2002, (05) :520-526
[2]   可可西里东部地区的夷平面与火山年代 [J].
李炳元 ;
潘保田 ;
高红山 .
第四纪研究, 2002, (05) :397-405
[3]   新生代晚期青藏高原强烈隆起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J].
李吉均 ;
方小敏 ;
潘保田 ;
赵志军 ;
宋友桂 .
第四纪研究, 2001, (05) :381-391
[4]   祁连山东段沙沟河阶地的年代与成因 [J].
潘保田 ;
邬光剑 ;
王义祥 ;
刘志刚 ;
管清玉 .
科学通报, 2000, (24) :2669-2675
[5]   青藏高原地面抬升证据讨论 [J].
潘保田 ;
李吉均 ;
李炳元 .
兰州大学学报, 2000, (04) :100-111
[6]   藏北鱼鳞山新生代火山岩及风化壳复合堆积物的组成和时代 [J].
丁林 ;
周勇 ;
张进江 ;
邓万明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0, (14) :1475-1481
[7]   记甘肃东乡汪集的板齿犀和三趾马化石 [J].
邱占祥 ;
谢骏义 .
古脊椎动物学报, 1998, (01) :13-23
[8]   夷平面、古岩溶与青藏高原隆升 [J].
崔之久 ;
高全洲 ;
刘耕年 ;
潘保田 ;
陈怀录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378-386
[9]   晚新生代黄河上游地貌演化与青藏高原隆起 [J].
李吉均 ;
方小敏 ;
马海洲 ;
朱俊杰 ;
潘保田 ;
陈怀录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316-322
[10]   黄河中游的地貌与地文期问题 [J].
潘保田,李吉均,曹继秀 .
兰州大学学报, 1994, (01) :11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