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地壳S波速度与泊松比结构及其意义

被引:84
作者
胡家富
苏有锦
朱雄关
陈赟
机构
[1] 云南大学地球物理系,云南省地震局,云南大学地球物理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昆明,昆明,昆明,北京
关键词
云南; S波速度; 泊松比; 川滇菱形块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利用远震三分量宽频数字记录获取了云南地区23个台站下方的体波接收函数,以此反演得到云南地区的地壳S波速度结构与地壳泊松比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云南地区地壳厚度从北到南逐渐减小,西北端的中甸地壳厚度可达62.0 km,而最南端的景洪仅为30.2km,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楚雄地区存在一个近乎南北向走势的Moho面隆起区域,在东川地区存在一个大概与之平行的Moho面凹陷,另外,云南地区地壳上地慢S波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有的地区不但在上地壳10.0~15.0km范围内存在低速层,而且在下地壳30.0~40.0km之间还存在低速层。地壳泊松比整体偏高,但与地壳的速度结构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这样一个高泊松比的背景上仍呈现出了明显的块体分布特征。综合分析速度结构和泊松比分布,发现在以小江断裂为东边界,玉龙雪山断裂为西边界的“川滇菱形块体”上,除了地震活动十分频繁外,还具有高泊松比和复杂的壳幔速度结构特征,这一特征与周边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别,这将为深入研究青藏高原岩石圈物质东向流动提供了地球物理学证据。
引用
收藏
页码:714 / 72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1]  
云南地区速度结构的横向不均匀性[J]. 陈培善,刘福田,李强,秦嘉政.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0(04)
[12]   滇西地区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与地壳构造活动的关系 [J].
孙洁 ;
徐常芳 ;
江钊 ;
史书林 ;
王继军 ;
何明 .
地震地质, 1989, (01) :35-45
[13]   云南地壳上地幔构造的初步研究 [J].
阚荣举 ;
林中洋 .
中国地震, 1986, (04) :52-63
[14]   滇西地区地壳结构的爆破地震研究 [J].
胡鸿翔 ;
陆涵行 ;
王椿镛 ;
何正勤 ;
朱良保 ;
颜其中 ;
樊跃新 ;
张国庆 ;
邓英娥 .
地球物理学报, 1986, (02) :133-144
[15]   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与现代构造活动特征的探讨 [J].
阚荣举 ;
张四昌 ;
晏凤桐 ;
俞林胜 .
地球物理学报, 1977, (02) :9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