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沉积期火山作用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储层形成的意义

被引:40
作者
包洪平
杨奕华
王晓方
南珺祥
机构
[1]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同沉积期火山作用; 易溶组分; 次生溶孔; 孔隙成因; 砂岩储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主要为一套陆源碎屑沉积体系,其中广泛发育河流一三角洲相砂岩储集体,是该区上古生界天然气聚集成藏的主要场所。但由于陆源杂基的充填以及成岩压实作用、胶结作用的改造,大部分砂层储集性能都较差而无工业性储集意义。本文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储层孔隙成因的分析,提出在局部层段集中分布的孔隙性砂岩,其孔隙主要为次生溶蚀成因。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由同沉积期火山作用形成的、分布于砂岩层中的火山碎屑组分的成岩溶蚀是次生溶孔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同沉积期火山作用控制了该区上古生界主要砂岩储层的发育和分布。中基性火山作用由于能提供较多的"易溶组分",从而控制了次生溶孔发育的较高渗透性砂岩储层的分布;而影响更为广泛的酸性火山作用则主要形成以蚀变高岭石晶间孔为主的低渗透性储层。
引用
收藏
页码:397 / 40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古炭屑与古森林火 [J].
吕静 ;
王宇飞 ;
李承森 .
古地理学报, 2002, (02) :71-76
[2]   华北西缘太原组火山事件沉积的发现及太原组地层对比 [J].
彭格林,钟蓉 .
现代地质, 1995, (01) :108-118+137
[3]   我国北方石炭-二叠纪火山灰沉积水解改造而成的高岭岩 [J].
冯宝华 .
沉积学报, 1989, (01) :101-108
[4]  
内蒙大青山区晚古生代火山事件沉积全序列及其主要特征[J]. 贾炳文,周安朝,马美玲,张慧.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1999 (09)
[5]  
华北地块北缘晚古生代盆地演化及盆山耦合关系[D]. 周安朝.西北大学. 2000
[6]  
华北晚古生代煤系高岭岩物质组成和成矿机理研究[M]. 海洋出版社 , 刘钦甫, 1997
[7]  
Organic-Inorganic Reactions during Progressive Burial: Key to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Enhancement and Preservation[and Discussion][J] . R. C. Surdam,Laura J. Crossey,G. Eglinton,B. Durand,J. D. Pigott,R. Raiswell,R. A. Berner.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 . 1985 (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