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区交通时间可达性测度及其空间特征分析

被引:96
作者
邓羽 [1 ,2 ,3 ]
蔡建明 [1 ]
杨振山 [1 ]
王昊 [1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哈佛大学
关键词
可达性; 道路密度; 空间特征; 北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U12 [城市交通运输];
学科分类号
08 ; 0823 ;
摘要
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运营与发展的基本环节,也是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与内容。北京市长期实行"环状+发射状"的城市路网格局,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时间可达性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城市核心区与主要干道的交通设施负载量巨增,严重制约了城市的通勤效率,加重了人民的生活负担。为应对挑战,实现交通设施跨越式发展,北京市自2008年以来加快了轨道交通建设步伐,以改善城市的通勤能力。本文采用一般道路设施与轨道交通(矢删数据)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城区进行了时间可达性的综合度量和其空间特征的分析。通过可达性与道路密度双重指标的运用进行区域综合分区,本文进一步揭示了北京市城区内的空间可达性特征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以及两者在南北城区内的空间表征差异。在综合分区的基础上,分析2008年以来各个区域土地利用效益与区位因素的相互关系,甄别土地利用效益区位因素的区域差异性,从而对不同分区的城市建设、城市发展规划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支撑。
引用
收藏
页码:169 / 17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京沪高铁对区域中心城市陆路可达性影响 [J].
蒋海兵 ;
徐建刚 ;
祁毅 .
地理学报, 2010, 65 (10) :1287-1298
[2]   基于路网结构的旅游景点可达性分析——以南京市区为例 [J].
靳诚 ;
陆玉麒 ;
张莉 ;
徐菁 .
地理研究, 2009, 28 (01) :246-258
[3]   区域交通可达性测算方法分析 [J].
聂伟 ;
邵春福 .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08, (04) :85-87
[4]   北京市城市道路服务水平分级研究 [J].
徐林 ;
杨孝宽 ;
艾树波 ;
金冰峰 .
交通与运输(学术版), 2008, (01) :43-45
[5]   基于陆路交通网的区域可达性评价——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J].
张莉 ;
陆玉麒 .
地理学报, 2006, (12) :1235-1246
[6]   城市可达性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评述 [J].
李平华 ;
陆玉麒 .
城市问题, 2005, (01) :69-74
[7]   城际快速列车对大都市区通达性空间格局的影响机制分析——以京津唐大都市区为例 [J].
魏立华 ;
丛艳国 .
经济地理, 2004, (06) :834-837
[8]   20世纪中国铁路网扩展及其空间通达性 [J].
金凤君 ;
王姣娥 .
地理学报, 2004, (02) :293-302
[9]   广州地铁3号线最高行车速度的确定 [J].
农兴中 .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3, (03) :83-86
[10]   经济发达地区交通网络演化对通达性空间格局的影响——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 [J].
曹小曙 ;
阎小培 .
地理研究, 2003, (03) :30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