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密度对冬小麦开花后叶片衰老和粒重的影响

被引:102
作者
于振文
岳寿松
沈成国
余松烈
D.B.Egli
D.V.VanSanford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山东泰安,,美国肯塔基大学农学院!Lexington,KY,美国肯塔基大学农学院!Lexington,KY
关键词
小麦; 密度; 衰老; 膜脂过氧化; 胚乳细胞; 粒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高密度导致小麦花后旗叶叶绿素、全氮、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强,活性氧清除系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光合速率下降,籽粒胚乳细胞数减少,籽粒生长速率降低,从而降低了粒重.研究表明,适当降低基本苗数,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能有效地提高小麦开花后植株的生理活性,延长叶片衰老速率缓降期,推迟迅降期,加强同化物的合成作用,扩大籽粒库容并增强充实能力,提高粒重.
引用
收藏
页码:412 / 41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改变源-库比率对大豆子叶细胞数和粒大小的影响 [J].
于振文 ;
D. B. Egli ;
E. L. Ramseur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88, (01) :33-38
[2]   与冬小麦早衰有关的几项生理参数 [J].
朱德群 ;
朱遐令 ;
詹志红 ;
祁葆滋 .
作物学报, 1985, (01) :53-58
[3]   不同密度条件对冬小麦小花发育的影响 [J].
于振文 .
作物学报, 1984, (03) :185-194
[4]  
中国小麦栽培研究新进展[M]. 农业出版社 , 卢良恕主编,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