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草地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81
作者
刘伟 [1 ,2 ]
程积民 [1 ]
高阳 [3 ]
程杰 [3 ]
梁万鹏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关键词
黄土高原; 草地; 土壤; 有机碳;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2 [草原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713 ;
摘要
以黄土高原水平方向的4种主要草地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草地类型土壤有机碳(SOC)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与20~40、40~60、60~80、80~100 cm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4种草地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规律:0~40 cm为高山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森林草原>荒漠草原,40~100 cm为高山草甸草原>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4种草地类型中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的是高寒草甸,其空间变异最大,最小的是荒漠草原,其变异最小。黄土高原上高寒草甸草原、森林草原、典型草原土壤有机碳均集中分布在浅表层0~40 cm,分别占0~100 cm的71%、50%、46%,而荒漠草原各层分布较均匀;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海拔高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0~4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全氮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984 3;与年均温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几种草地类型100 cm深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年降水量无明显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Ecosystem carbon stocks and their changes in China’s grasslands[J]. Anwar MOHAMMAT.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2010(07)
[2]   滇黔桂地区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异的影响因素研究 [J].
张勇 ;
史学正 ;
于东升 ;
王洪杰 ;
孙维侠 ;
赵永存 .
土壤学报, 2009, 46 (03) :526-531
[3]   管理措施对我国草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J].
石锋 ;
李玉娥 ;
高清竹 ;
万运帆 ;
秦晓波 ;
金琳 ;
刘运通 ;
武艳娟 .
草业科学, 2009, 26 (03) :9-15
[4]   青藏高原土壤有机碳储量与密度分布 [J].
田玉强 ;
欧阳华 ;
徐兴良 ;
宋明华 ;
周才平 .
土壤学报, 2008, (05) :933-942
[5]   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 [J].
方精云 ;
郭兆迪 ;
朴世龙 ;
陈安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6) :804-812
[6]   半干旱区封禁草地凋落物的积累与分解 [J].
程积民 ;
万惠娥 ;
胡相明 ;
赵艳云 .
生态学报, 2006, (04) :1207-1212
[7]   长白山北坡高山冻原土壤碳和养分的分布特征 [J].
魏晶 ;
邓红兵 ;
吴钢 ;
郝莹捷 .
土壤通报, 2005, (06) :26-31
[8]   不同草原类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差异 [J].
高安社 ;
郑淑华 ;
赵萌莉 ;
韩国栋 .
中国草地, 2005, (06) :46-50+65
[9]   中国草地植被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 [J].
朴世龙 ;
方精云 ;
贺金生 ;
肖玉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4, (04) :491-498
[10]   草原土壤的碳氮分布与CO2排放通量的相关性分析 [J].
李明峰 ;
董云社 ;
耿元波 ;
齐玉春 .
环境科学, 2004, (02) :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