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的微卫星分析(英文)

被引:14
作者
张洪亮
李自超
廖登群
刘霞
曾亚文
申时全
穆平
杨忠义
王象坤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2]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种质资源研究所
[3]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北京
[4] 北京
[5]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6] 乌鲁木齐
[7] 昆明
关键词
核心种质;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标记; 稻种资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来自云南地方稻(Oryzasativa L.)种资源核心种质中的113份材料为研究对象,运用36对微卫星引物,研究了(indica )粳(japonica )两个亚种间和云南5个稻作生态区间的遗传多样性分布趋势,并筛选了籼粳亚种、水陆生态型和不同态区的特异指纹标记。结果表明,粳稻的遗传多样性大于籼稻,遗传分化水平较低;而5个生态区中滇西南水陆稻区遗传多性最大,遗传分化水平较低;滇东北高原粳稻区的遗传多样性最小。这种遗传多样性的分布趋势与前人在形态和同工酶水平对云南稻种资源多样性的考察,以及云南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在形态和同工酶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外,在所出现的416个指纹标记中,分别发现籼粳特异指纹标记6个,水陆特异指纹标记15个,不同生态区特异指纹标记个。初步认为,云南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代表了云南省地方稻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从DNA水平上看,云南地方稻种资源遗传多样性中心在云南省的西南部,粳稻的分化水平低于籼稻。微卫星标记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检测、分类和生态型确认及核心种质研究中有用的工具。
引用
收藏
页码:131 / 13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云南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取样方案研究 [J].
李自超 ;
张洪亮 ;
曾亚文 ;
杨忠义 ;
申时全 ;
孙传清 ;
王象坤 .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05) :1-7
[2]   用微卫星DNA标记检测中国主要杂交水稻亲本的遗传差异 [J].
李云海 ;
肖晗 ;
张春庆 ;
胡国成 ;
于永红 ;
贾继增 ;
孙宗修 .
植物学报, 1999, (10) :38-43
[3]   植物遗传资源核心种质研究现状与展望 [J].
李自超 ;
张洪亮 ;
孙传清 ;
王象坤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5) :51-62
[4]   水稻同工酶基因多样性及非随机组合现象的研究 [J].
孙新立,才宏伟,王象坤 .
遗传学报, 1996, (04) :276-285+331
[5]   中国芝麻种质资源的聚类分析 [J].
沈金雄 ;
郭庆元 ;
张秀荣 ;
赵应忠 ;
冯祥运 ;
陈和兴 ;
伍晓明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5, (06) :532-536
[6]   云南稻种资源的综合研究与利用Ⅲ云南的光壳稻 [J].
王象坤 ;
陈一午 ;
程侃声 ;
卢义宣 ;
罗军 ;
黄遥威 ;
刘光荣 .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4, (04) :333-343
[7]   利用酯酶同工酶分析水稻品种类型及其演变 [J].
傅春霞 ;
蒋荷 ;
谭秀云 .
江苏农业科学, 1981, (04) :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