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2010年中国气温变化分区及其区域特征

被引:133
作者
韩翠华 [1 ,2 ]
郝志新 [1 ]
郑景云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气温变化; 正交旋转因子分析; 分区;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8.02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以中国623个测站1951-2010年逐日气温观测资料为基础数据,通过正交旋转因子分析对1951-1980、1961-1990、1971-2000、1981-2010年4个时间段的年、冬、夏半年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区,并探讨分区结果的季节和年代际差异。结果表明:依据年、夏半年气温变化特征,可将全国划分成8个不同的区域,且研究时段内年、夏半年气温变化的空间结构比较稳定;而依据冬半年气温变化特征,可将全国划分为7个变化区,且冬半年气温每30年分区结果存在着明显变化。另外,通过对区域平均气温距平序列的变化趋势分析可以得出:1951-2010年间,中国各区域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升温趋势最快的是东北区(0.30℃∕10a),最慢的是华南区(0.13℃∕10a);各区域升温过程不同步,东北区与滇藏高原区显著增暖趋势在1961-1990年开始出现,而其他区域则发生在1971-2000年及1981-2010年。
引用
收藏
页码:887 / 89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清代华北地区冬半年温度变化重建与分析 [J].
闫军辉 ;
葛全胜 ;
郑景云 .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11) :1426-1432
[2]   1960年以来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研究进展 [J].
宋辞 ;
裴韬 ;
周成虎 .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11) :1503-1509
[3]   类型变更的相邻气象观测站的日气温资料整合 [J].
郑景云 ;
卞娟娟 .
地理研究, 2012, 31 (04) :579-588
[4]   1951—2009年中国不同区域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 [J].
虞海燕 ;
刘树华 ;
赵娜 ;
李栋 ;
于永涛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 27 (04) :1-11
[5]   中国自然地理区划研究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 [J].
高江波 ;
黄姣 ;
李双成 ;
蔡运龙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11) :1400-1407
[6]   1951~2005年中国大陆冬季温度变化过程的区域差异 [J].
方修琦 ;
张学珍 ;
戴玉娟 ;
李蓓蓓 ;
侯光良 .
地理科学, 2010, 30 (04) :571-576
[7]   日气温数据缺测的插补方法试验与误差分析 [J].
王海军 ;
涂诗玉 ;
陈正洪 .
气象, 2008, (07) :83-91
[8]   中国气温变化的两个基本模态的诊断和模拟研究 [J].
濮冰 ;
闻新宇 ;
王绍武 ;
朱锦红 .
地球科学进展, 2007, (05) :456-467
[9]   近千年中国温度序列的建立 [J].
王绍武 ;
闻新宇 ;
罗勇 ;
董文杰 ;
赵宗慈 ;
杨保 .
科学通报, 2007, (08) :958-964
[10]   一种新的气候分型区划方法 [J].
丁裕国 ;
张耀存 ;
刘吉峰 .
大气科学, 2007, (01) :129-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