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坡耕地退耕还草的水沙变化特征

被引:43
作者
彭文英
张科利
江忠善
孔亚平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3]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北京内江师范学院
[4] 四川内江
[5] 北京
[6] 陕西杨陵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退耕还草; 减流减沙; 水土资源;
D O I
10.13249/j.cnki.sgs.2002.04.003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根据野外观测资料 ,比较不同农耕地的产流产沙与草地 ,分析了退耕还草后减流减沙效应随降雨特征、坡度以及时间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 ,退耕还草减流减沙主要是在大雨量时 ,尤其是减流效应 ,在小雨量降雨时很弱 ,甚至不减流。退耕还草减流减沙效应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大 ,且减沙效应增长速度大于减流效应 ,退耕还草应尽快退掉 2 5°以上的坡耕地。退耕还草减流减沙在多雨和暴雨多年份以及在暴雨多的季节效应强 ,主要削减的是大暴雨、高含沙的地表径流。在任何情况下 ,退耕还草的减沙效应都明显大于减流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397 / 40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的影响 [J].
徐学选 ;
陈霁巍 ;
穆兴民 ;
王文龙 .
人民黄河, 2000, (07) :36-37
[2]   退耕还林(草)的成功实践与思考 [J].
焦居仁 ;
乔殿新 .
中国水土保持, 2000, (07) :3-4
[3]   甘肃省黄土丘陵地带森林植被对水资源的影响 [J].
扈祥来 .
水科学进展, 2000, (02) :199-202
[4]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问题与研究需求 [J].
许炯心 .
水土保持研究, 2000, (02) :10-13+79
[5]   抢救“土壤水库”实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四论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 [J].
朱显谟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0, (01) :1-6
[6]   不同树种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J].
邹桂霞 ;
刘素媛 .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1999, (04) :9-10
[7]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在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地位和作用 [J].
刘万铨 .
中国水土保持, 1999, (11) :30-33+46
[8]   黄土丘陵区林草植被快速建造的理论与技术 [J].
梁一民 ;
侯喜录 ;
李代琼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9, (03) :1-5+22
[9]   坡面溅蚀发生过程及其与坡度关系的模拟研究 [J].
张科利 ;
细山田健三 .
地理科学, 1998, (06) :561-566
[10]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几种优良牧草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 [J].
张启民 ;
张文婷 .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1998, (04) :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