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耕地生产能力的时空分布

被引:14
作者
李建平 [1 ]
上官周平 [1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产能力; 地理信息系统; 耕地; 利用强度; 压力指数; 陕西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9.2 [中国土壤地理、土壤调查];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为了明确陕西省耕地生产能力的现状,该文利用2008-2010年陕西省各县平均粮食产量数据,结合GIS分析描述陕西省各县耕地实际利用强度、理论利用强度、耕地可实现增产潜力和理论增产潜力及其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利用1978-2008年陕西省粮食产量和消费数据计算耕地压力指数的时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耕地实际利用强度较小地区集中在陕北中部、关中西部,这些地区提高利用强度空间较大,是生产技术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的主要区域;耕地理论利用强度呈现出中西部地区高,北部和东南部地区低的分布规律;耕地压力指数时序表明陕西省自1978年以来,耕地压力年级间波动较大,近几年由于科技进步和政策导向致使耕地压力减小,耕地保护与耕地占用之间矛盾缓和;可实现增产潜力较大区域分布于陕北中部和关中西部,而陕南大部分地区可实现增产潜力较小,陕北北部和关中北部可实现生产潜力居中;耕地理论增产潜力呈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空间分布规律,该文为陕西省耕地利用规划、土地整理和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39 / 24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基于遥感的2000-2009年三江平原北部耕地变化特征分析 [J].
杜国明 ;
李昀 ;
于凤荣 ;
张树文 ;
杨凤海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01) :225-229
[2]   中国耕地质量状况分析 [J].
陈印军 ;
肖碧林 ;
方琳娜 ;
马宏岭 ;
杨瑞珍 ;
易小燕 ;
李倩倩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1, (17) :3557-3564
[3]   重庆市耕地利用强度与产能潜力评价 [J].
刘燕红 ;
黄川林 ;
熊凯 .
经济研究导刊, 2011, (17) :62-65
[4]   我国区域粮食安全演变:1949—2008 [J].
张利国 .
经济地理, 2011, 31 (05) :833-838
[5]   基于产能的耕地整理数量质量潜力测算方法研究——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 [J].
刘文智 ;
陈亚恒 ;
李新旺 ;
张利 ;
许皞 ;
霍习良 .
水土保持研究, 2010, 17 (03) :227-231
[6]   中国人粮关系的区域差异和国家粮食安全 [J].
张晶 .
经济地理, 2009, 29 (11) :1894-1897+1917
[7]   基于区域发展视角的耕地保护政策失灵及对策选择 [J].
汪阳洁 ;
张静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19 (01) :76-81
[8]   耕地产能核算模型的研究 [J].
伍育鹏 ;
郧文聚 ;
邹如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S2) (S2) :108-113
[9]   基于计量经济模型的中国耕地数量变化政策与资产因素分析 [J].
李伟 ;
郝晋珉 ;
冯婷婷 ;
张洁瑕 ;
谢敏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6) :115-118
[10]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产能监测体系研究 [J].
王洪波 ;
郧文聚 ;
吴次芳 ;
苏强 ;
彭茹燕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4) :1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