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嗪注射液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用抗家兔血栓形成的作用

被引:8
|
作者
何谨 [1 ]
龚云鹏 [1 ]
王博龙 [1 ]
陈春林 [1 ]
机构
[1] 宜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关键词
川芎嗪; 体外血栓形成;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活化因子; P选择素;
D O I
10.13699/j.cnki.1001-6821.2017.07.011
中图分类号
R965 [实验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602 ; 100706 ;
摘要
目的研究川芎嗪注射液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用抗家兔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按照体重将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对照A、B组,低、高2个剂量中药对照组、联合A、B组,每组6只。空白组给予等容积0.9%NaCl,对照A组给予阿司匹林5.13 mg·kg;,对照B组给予氯吡格雷3.85mg·kg;,低、高2个剂量(川芎嗪注射液6.54,26.16 mg·kg;)中药对照组,联合A、B组(中药对照高剂量组分别加对照A、B组)。川芎嗪注射液耳缘静脉给药10 d以及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灌胃给药7 d在最后1天给药1 h后,心脏取血,通过体外血栓形成仪测定血栓长度、湿重;通过血小板聚集仪测定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下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测定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P-选择素、血小板因子-4(PF-4)的含量。结果联合B组的血栓长度为(7.4±4.6)cm,与空白组的(22.8±2.3)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A、B组和高剂量中药对照组及联合A、B组的血栓湿重分别为(0.31±0.04),(0.30±0.05),(0.35±0.14),(0.28±0.08),(0.16±0.07)g,与空白组的(0.55±0.10)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PAF诱导下,低、高2个剂量中药对照组、联合A、B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43.3±4.7)%,(37.2±4.7)%,(35.5±4.1)%,(35.0±3.2)%与空白组的(52.9±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低剂量中药对照组比较,联合A、B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高2个剂量中药对照组、联合A、B组的PAF含量分别为(1043±162),(1010±189),(973±159),(959±178)ng·L;,与空白组的(1510±319)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A、B组,低、高2个剂量中药对照组、联合A、B组的P-选择素含量分别为(156±13),(130±21),(101±17),(85±8),(107±18),(107±19)ng·mL;,与空白组的(234±69)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A、B组和高剂量中药对照组及联合A、B组的PF-4含量分别为(148±14),(255±14),(322±69),(242±26),(266±36)ng·mL;,与空白组的(478±91)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川芎嗪注射液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用能起到协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12 / 61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活血化瘀中药与抗血小板治疗
    刘玥
    殷惠军
    史大卓
    陈可冀
    [J]. 科学通报, 2014, 59 (08) : 647 - 655
  • [2] 川芎嗪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丽
    吕圭源
    陈素红
    [J]. 医学信息, 2011, 24 (02) : 1116 - 1118
  • [3] 阿司匹林抵抗研究进展[J]. 斯晓燕,赵永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9(05)
  • [4] 药理试验中动物间和动物与人体间的等效剂量换算
    黄继汉
    黄晓晖
    陈志扬
    郑青山
    孙瑞元
    [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4, (09) : 1069 - 1072
  • [5] 药理实验方法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魏伟,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