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构造格架分析

被引:42
作者
鲁兵 [1 ]
张进 [2 ]
李涛 [2 ]
卢苗安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与天然气总公司
[2]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地壳; 基底结构; 南北向构造; 缓冲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准噶尔盆地地壳从沉积层底至莫霍面可分为上、中、下3层。中地壳比上、下地壳均薄。盆地基底分为结晶与褶皱基底,上基底主要为晚古生代地层,南部褶皱基底较薄或缺失,发育有北西、北东、南北与东西4组方向构造线。北西与北东两组构造线表现最强,控制了盆地二级构造单元的南北分带。南北向断裂与东西向断裂均为隐伏构造线。腹部基底由东西向与南北向构造线相互交切而成的一系列块体组成,次一级凸起大都形成于这些块体的顶角区。西北缘发育北东与北西2组断裂,组成"H"型块断结构。准东印支运动期开始由于顺时针扭动作用,北西西向与北东向断裂组成"井"型结构。盆地南缘从84°E—91°E,大约每间隔半度,就有南北向构造线发育,这些经向构造线具有低密度、中低阻和低速的特点,为构造缓冲带,对沉积相变化、构造的迁移、油气的聚集有控制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83 / 28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