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程度异常分布区及形成时期探讨

被引:164
作者
任战利
张盛
高胜利
崔军平
刘新社
机构
[1]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构造热事件; 热异常; 地温梯度; 镜质体反射率; 磷灰石裂变径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1 [成因];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在中生代晚期存在一期构造热事件,本文在对大量的镜质体反射率、火成岩年龄、磷灰石裂变径迹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构造热事件发生的时间、存在的地区及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晚期地热异常区主要分布在盆地南部的吴旗—庆阳—富县一带,构造热事件主要发生在中生代晚期早白垩世约140~100Ma,构造热事件持续时间约在10~40Ma之间。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晚期构造热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中生代晚期岩石圈深部的热活动增强,盆地南部岩石圈深部热活动性更强,早白垩世鄂尔多斯盆地处于一种弱拉张的构造环境,地幔发生底侵作用,岩石圈减薄,发生岩浆侵入和喷发。异常地温场形成可能与秦岭造山带燕山晚期强烈的构造活动导致鄂尔多斯盆地岩石圈深部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674 / 68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部)中生代构造属性 [J].
刘池洋 ;
赵红格 ;
王锋 ;
陈洪 .
地质学报, 2005, (06) :737-747
[2]   沁水盆地中生代构造热事件发生时期的确定 [J].
任战利 ;
肖晖 ;
刘丽 ;
张盛 ;
秦勇 ;
韦重韬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1) :43-47
[3]   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的关键时限 [J].
翟明国 ;
朱日祥 ;
刘建明 ;
孟庆任 ;
侯泉林 ;
胡圣标 ;
李忠 ;
张宏福 ;
刘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0) :913-920
[4]   汝箕沟晚中生代玄武岩的确定与煤变质作用关系简论 [J].
高山林 ;
李芳 ;
李天斌 ;
吕昌国 ;
陆彦俊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3, (03) :8-10
[5]   华北及邻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从金属矿床年龄精测得到启示 [J].
毛景文 ;
张作衡 ;
余金杰 ;
王义天 ;
牛宝贵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4) :289-299
[6]   中生代晚期中国北方沉积盆地地热梯度恢复及对比 [J].
任战利 ;
赵重远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6) :1-4+15
[7]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生成 [J].
刘新社 ;
席胜利 ;
付金华 ;
王涛 ;
王欣 .
天然气工业, 2000, (06) :19-23+9
[8]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热历史 [J].
高峰 ;
王岳军 ;
刘顺生 ;
胡宝清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0, (01) :87-91
[9]   中国东部中生代岩浆作用与岩石圈减薄 [J].
吴福元 ;
孙德有 .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1999, (04) :313-318
[10]   沁水盆地中生代晚期构造热事件 [J].
任战利 ;
赵重远 ;
陈刚 ;
王世成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01) :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