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山前中—新生代伸展拆离构造和年代学

被引:42
作者
张家声
徐杰
万景林
张剑玺
高占武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拆离滑脱; 卸载抬升; 裂变径迹; 中—新生代; 太行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太行山山前中—新生代伸展滑脱的主拆离构造出现在早前寒武纪变质结晶基底和中元古代以后的沉积盖层之间。卷入拆离带中的变形岩石以断层碎裂岩为主,局部形成大规模由基底和盖层岩石碎片组成的构造混杂岩带,结晶基底顶部未见典型的糜棱岩,拆离过程表现为准塑性—脆性变形机制,形成深度应小于10km。太行山山前拆离滑脱带沿走向分为阜平、赞皇两个独立的区段。拆离带中变形岩石的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主要集中在68~52Ma和23~18Ma。结合太行山区夷平面年代和相邻盆地构造分析结果,华北大陆地壳的加厚作用可能发生在白垩纪中期(134±9Ma~92±4Ma),主要的伸展滑脱开始于白垩纪末(68Ma前)。
引用
收藏
页码:207 / 21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区域伸展体制下盆-山构造耦合关系的探讨——以渤海湾盆地和太行山为例 [J].
徐杰 ;
高战武 ;
孙建宝 ;
宋长青 .
地质学报, 2001, (02) :165-174
[2]   华北沧东断裂的构造特征 [J].
高战武 ;
徐杰 ;
宋长青 ;
孙建宝 .
地震地质, 2000, (04) :395-404
[3]   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的构造特征 [J].
徐杰 ;
高战武 ;
宋长青 ;
孙建宝 .
地震地质, 2000, (02) :1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