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城茶亭铜金矿床赋矿石英闪长玢岩锆石U-Pb年龄及岩石成因

被引:21
作者
江峰 [1 ]
徐晓春 [1 ]
钱仕龙 [2 ]
王蒙 [1 ]
杨前国 [2 ]
李凯 [2 ]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地质队
关键词
岩石成因; U-Pb年龄; Sr-Nd-Hf同位素; 斑岩铜金矿床; 安徽宣城茶亭;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2017020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P618.2 [金属矿床(总论)];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0709 ; 081803 ;
摘要
安徽宣城茶亭Cu-Au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新发现的一个斑岩型矿床。文章对该矿床赋矿石英闪长玢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年龄及岩石主量与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和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旨在探讨其岩浆起源和岩石成因。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显示,赋矿石英闪长玢岩形成年龄为137.8±1.3 Ma(MSWD=0.72),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主量元素显示其具富碱富钠特征,为亚碱性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岩石微量元素显示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Sr、Ba和轻稀土元素,弱富集Zr和Hf,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稀土元素配分型式表现为无明显Eu异常。岩石(87Sr/86Sr)i值介于0.706403~0.707903之间,εNd(t)值介于-7.4-13.3之间(t=137.8 Ma)。锆石εHf(t)值为-4.25-11.75(t=137.8 Ma)。主量元素、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均指示,赋矿石英闪长玢岩可能是富集岩石圈地幔与扬子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混合后侵位的产物。对比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断隆区和断凹区侵入岩发现,宣城茶亭矿床赋矿石英闪长玢岩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断凹区(宁芜、庐枞矿集区等)侵入岩,无论是岩石主量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还是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都存在一定差异,而与断隆区(铜陵矿集区)赋矿岩浆岩表现出一致性,暗示宣城茶亭矿床赋矿石英闪长玢岩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断隆区岩浆岩有着基本一致的成岩物质来源和岩石成因机制,是富集岩石圈地幔熔融岩浆及其引起的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岩浆发生岩浆混合作用并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进而浅成侵位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591 / 605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58 条
[1]   安徽铜陵矿集区斑岩型铜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背景 [J].
范子良 ;
徐晓春 ;
陈林杰 ;
何俊 ;
谢巧勤 .
岩石学报, 2016, 32 (02) :351-368
[2]   基于遥感、重磁多源信息研究茅山断裂带构造特征 [J].
付萍杰 ;
张景发 ;
王鑫 ;
高敏 ;
王冬雷 ;
刘军 .
地震研究, 2015, 38 (04) :576-583+697
[3]   宁芜盆地火山-侵入岩的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王丽娟 ;
王汝成 ;
于津海 ;
杨颍鹤 ;
黄建平 ;
张少琴 .
地质学报, 2014, 88 (07) :1247-1272
[4]   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铜金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模式 [J].
徐晓春 ;
范子良 ;
何俊 ;
刘雪 ;
刘晓燕 ;
谢巧勤 ;
陆三明 ;
楼金伟 .
岩石学报, 2014, 30 (04) :1054-1074
[5]   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岩浆岩年代学、Hf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J].
郭维民 ;
陆建军 ;
蒋少涌 ;
章荣清 ;
招湛杰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3, 43 (08) :1268-1286+1
[6]   安徽铜陵中生代侵入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再认识及成因讨论 [J].
徐晓春 ;
白茹玉 ;
谢巧勤 ;
楼金伟 ;
张赞赞 ;
刘启能 ;
陈莉薇 .
岩石学报, 2012, 28 (10) :3139-3169
[7]   论长江中下游成矿动力学 [J].
董树文 ;
马立成 ;
刘刚 ;
薛怀民 ;
施炜 ;
李建华 .
地质学报, 2011, 85 (05) :612-625
[8]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火山岩盆地的成岩成矿作用 [J].
周涛发 ;
范裕 ;
袁峰 ;
张乐骏 ;
马良 ;
钱兵 ;
谢杰 .
地质学报, 2011, 85 (05) :712-730
[9]   宁芜盆地浅成侵入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J].
胡劲平 ;
蒋少涌 .
高校地质学报, 2010, (03) :294-308
[10]   庐枞盆地侵入岩的时空格架及其对成矿的制约 [J].
周涛发 ;
范裕 ;
袁峰 ;
宋传中 ;
张乐骏 ;
钱存超 ;
陆三明 ;
David RC .
岩石学报, 2010, 26 (09) :2694-2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