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发病机制及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14
|
作者
刘雨涵 [1 ]
王婕 [2 ]
机构
[1] 临沂第七中学
[2]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关键词
抑郁症;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精神心理因素; 单胺类假说;
D O I
10.19613/j.cnki.1671-3141.2019.26.038
中图分类号
R749.4 [情感性精神病];
学科分类号
100205 ;
摘要
抑郁症是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一类重要的心理疾病,近年投入到治疗抑郁症患者的医疗经费不断增长,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难题。对于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包含了单胺类及其受体假说、神经内分泌失调、社会心理因素等,针对以上的调控通路,开发了各类抗抑郁药物。其中,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是近年受到关注的一种抗抑郁药,但其作用效果存在争议,且有较大副作用。本文将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和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治疗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84 +86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抑郁症神经内分泌免疫炎症的研究进展
    郭庆军
    刘文慧
    许忆峰
    王超群
    王静
    黄勤
    [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8, 39 (07) : 421 - 425
  • [2]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进展研究
    顾香
    [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 (85) : 16823 - 16823
  • [3] 抑郁症患者儿童期受虐对单胺类神经递质及相关因素的影响
    赵汉清
    过伟
    牛威
    仲爱芳
    丁松柏
    林芝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 13 (31) : 6170 - 6173
  • [4] Comparative efficacy and acceptability of 21 antidepressant drugs for the acute treatment of adul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J] . Andrea Cipriani,Toshi A Furukawa,Georgia Salanti,Anna Chaimani,Lauren Z Atkinson,Yusuke Ogawa,Stefan Leucht,Henricus G Ruhe,Erick H Turner,Julian P T Higgins,Matthias Egger,Nozomi Takeshima,Yu Hayasaka,Hissei Imai,Kiyomi Shinohara,Aran Tajika,John P A Ioannidis,John R Geddes. The Lancet . 2018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