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才岭帽儿山组双峰式火山岩成因:年代学与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70
作者
唐杰
许文良
王枫
高福红
曹花花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张广才岭; 帽儿山组; 双峰式火山岩;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4 [喷出岩(火山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对张广才岭中生代帽儿山组火山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确定其时代及形成的构造背景。研究区内两个代表性火山岩中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晶,显示出典型的岩浆生长环带或条痕状吸收,结合其高的Th/U比值(0.40~2.08),暗示其岩浆成因。测年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所讨论的火山岩为早侏罗世(179~184 Ma)岩浆喷发的产物,而非前人认为的晚侏罗世;此外,帽儿山组火山岩具双峰式组合的特点,粗面岩与粗面安山岩以富碱、高钾、高度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为特征,而流纹岩显示A型流纹岩特点。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早侏罗世双峰式火成岩的存在,揭示该区早侏罗世处于一种强烈的伸展环境。结合区域该时期火成岩的空间展布特征,帽儿山组双峰式火山岩的形成应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下的俯冲作用相联系,形成于类似弧后盆地的伸展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508 / 52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吉林中部烟筒山早白垩世辉长闪长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J].
王枫 ;
许文良 ;
刘军 ;
裴福萍 ;
曹花花 .
世界地质, 2009, 28 (04) :403-413
[2]   小兴安岭东部早古生代花岗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J].
刘建峰 ;
迟效国 ;
董春艳 ;
赵芝 ;
黎广荣 ;
赵院冬 .
地质通报, 2008, (04) :534-544
[3]   黑龙江省滨东地区Cu-Pb-Zn-W-As-Sb-Bi-Au-Ag地球化学块体矿产资源潜力预测 [J].
王希今 ;
胡忠贤 ;
李永胜 ;
刘桂香 .
地质与资源, 2007, (02) :91-94
[4]  
Hf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standard zircons for U-Pbdating[J]. XU Ping,WU Fuyuan,XIE Liewen & YANG Yuehe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to Wu Fuyuan(e-mail: wufuyuan@ mail.igcas.ac.cn).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4(15)
[5]   东北亚中生代火山岩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 [J].
林强 .
世界地质, 1999, (02) :17-25
[6]   东北地区显生宙花岗岩的成因与地壳增生 [J].
吴福元 ;
孙德有 ;
林强 .
岩石学报, 1999, (02) :22-30
[7]   张广才岭新华屯岩体的形成时代与成因研究 [J].
吴福元 ;
林强 ;
葛文春 ;
孙德有 .
岩石矿物学杂志, 1998, (03) :35-43
[8]   福建省永定地区早侏罗世双峰式火山岩及其构造环境 [J].
许美辉 .
福建地质, 1992, (02) :115-125
[9]  
中国东北部晚中生代裂陷作用和东北亚断陷盆地系[J]. 李思田,杨士恭,吴冲龙,黄家福,程守田,夏文臣,赵根榕.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7(02)
[10]  
东北区区域地层[M]. -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王友勤等主编,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