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再分析资料中夏季地表气温与中国测站资料的差异

被引:27
作者
高庆九
管兆勇
蔡佳熙
闵锦忠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观测资料; NCEP/NCAR; ERA-40; 地表气温; 气候变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采用中国194站气温观测资料(OT)、NCEP/NCAR(NT)和ERA-40(ET)再分析月平均2m温度资料,使用线性分析、方差分析、小波分析、EOF等方法,对三种温度资料周期、方差以及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1)ET与OT数值、距平及变化趋势非常接近;NT低于OT,1965年以前其数值及距平与OT、ET差异较大;ET与OT的相似性优于NT,对地面温度变化进行周期分析时,使用ET资料较好。在使用NT的原始资料时需慎重,距平值在1965年之后有一定的可信度。(2)ET与OT线性趋势以及空间模态类似,NT变化趋势远大于OT与ET,ET对我国温度长期变化趋势的再现能力优于NT,在研究我国温度长期变化时NT具有不确定性。(3)ET与NT均能反映我国温度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但ET更加准确;研究我国北方(30°N以北)温度年代际变化时,ET较好;研究我国温度年际变化时两种资料能力相当。(4)三种温度资料均显示1976年前后我国地表气温有明显差异。ET与OT在1976年前后的变化及空间分布十分一致,NT与OT不完全一致。此外,1965年之前的NCEP/NCAR温度资料存在类似于"PSFC"的问题,使用时应慎重。
引用
收藏
页码:471 / 48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应用探空观测资料评估几类再分析资料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 [J].
赵天保 ;
符淙斌 .
大气科学, 2009, 33 (03) :634-648
[2]   中国近百年温度曲线的对比分析 [J].
唐国利 ;
丁一汇 ;
王绍武 ;
任国玉 ;
刘洪滨 ;
张莉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9, 5 (02) :71-78
[3]  
Detection and Adjustment of Undocumented Discontinuities in Chinese Temperature Series Using a Composite Approach[J]. 李庆祥,董文杰.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9(01)
[4]   气候变暖成因研究的历史、现状和不确定性 [J].
任国玉 .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10) :1084-1091
[5]   近半个世纪中国区域历史气温网格数据集的建立 [J].
李庆祥 ;
李伟 .
气象学报, 2007, (02) :293-300
[6]   NCEP/NCAR再分析资料在珠穆朗玛峰—念青唐古拉山脉气象研究中的可信性 [J].
谢爱红 ;
秦大河 ;
任贾文 ;
秦翔 ;
康世昌 ;
蒋友严 .
地理学报, 2007, (03) :268-278
[7]   NCEP/NCAR再分析风速、表面气温距平在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可信度分析 [J].
施晓晖 ;
徐祥德 ;
谢立安 .
气象学报, 2006, (06) :709-722
[8]   两种再分析资料的Hadley环流比较 [J].
秦育婧 ;
王盘兴 ;
管兆勇 ;
岳阳 .
科学通报 , 2006, (12) :1469-1473
[10]   夏季NCEP资料质量和20世纪70年代东亚热低压的突变 [J].
方之芳 ;
张丽 .
高原气象, 2006, (02) :179-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