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西南地区干旱的多时间尺度演变特征

被引:60
作者
王林 [1 ,2 ]
陈文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多时间尺度; SPEI指数; 西南干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8.0 [统计方法、整理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以干旱变化的不同时间尺度特征为出发点,利用具有多时间尺度变化并考虑温度影响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对我国西南地区近百年的干旱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与年鉴资料对比,证明SPEI指数在西南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进一步分析表明,长时间尺度的SPEI指数具有年代际变化特征,分别在1940年前后和2006年8月达到近百年来的最低值;而短时间尺度的SPEI具有季节和年际振荡的特征。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叠加会导致极端干旱事件发生,从而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比如2006年夏季的川渝高温干旱。相对而言,1972年我国西南地区虽然也发生了伏旱灾害,但由于没有多时间尺度干旱叠加,旱灾就不严重。针对近百年温度变化对西南干旱影响的分析表明,高温对干旱的贡献也不可忽视,常常可以达到20%~25%。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干旱气象学.[M].张书余; 著.气象出版社.2008,
[2]  
中国气象灾害大典.[M].温克刚主编;曾庆华本卷主编;.气象出版社.2006,
[3]   2009年秋至2010年春我国西南地区严重干旱的成因分析 [J].
黄荣辉 ;
刘永 ;
王林 ;
王磊 .
大气科学 , 2012, (03) :443-457
[4]   2009年秋至2010年春我国西南地区干旱及与历史场次干旱对比分析 [J].
刘建刚 ;
万金红 ;
谭徐明 ;
马建明 ;
张念强 .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1, 31 (02) :196-200
[5]   2006年夏季西南地区东部特大干旱及其大气环流异常 [J].
李永华 ;
徐海明 ;
刘德 .
气象学报, 2009, 67 (01) :122-132
[6]   2006年川渝地区高温干旱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J].
彭京备 ;
张庆云 ;
布和朝鲁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7, (03) :464-474
[7]   《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的再续补(1993~2000年) [J].
张德二 ;
李小泉 ;
梁有叶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3, (03) :379-388
[8]   近百年中国年气温序列的建立 [J].
王绍武 ;
叶瑾琳 ;
龚道溢 ;
朱锦红 ;
姚檀栋 .
应用气象学报 , 1998, (04) :9-18
[9]   《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续补(1980—1992年) [J].
张德二 ;
刘传志 .
气象, 1993, (11) :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