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土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90
作者
敖曼 [1 ]
张旭东 [2 ]
关义新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黑土; 保护; 利用; 保护性耕作; 梨树模式;
D O 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10816002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相对于世界其他黑土区由于犁耕、秸秆翻埋耕作而引起的土壤退化,我国东北黑土区以旋耕、秸秆离田、秸秆田间焚烧为主的常规耕作导致的土壤退化问题更为严峻。以秸秆覆盖还田少/免耕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是黑土保护与利用最为重要的一种技术。文章简述了保护性耕作的由来、定义、国外成熟的技术模式及其在我国推广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15年来以中国科学院为核心的科研团队,联合吉林省农业部门、高校、地方农业科学院等相关单位,攻克保护性耕作技术在东北黑土地实施的难关,研发高性能免耕播种机和条带耕作机,以及秸秆覆盖还田宽窄行免耕、条带耕作、垄作少耕等技术,总结形成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梨树模式"并进行示范推广的历程。同时,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国东北地区广泛应用后的效果进行了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1203 / 121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保护性耕作的发展 [J].
高焕文 ;
李洪文 ;
李问盈 .
农业机械学报, 2008, (09) :43-48
[2]   东北典型黑土区气候、地貌演化与黑土发育关系 [J].
崔明 ;
张旭东 ;
蔡强国 ;
王勇 ;
范昊明 ;
周金星 .
地理研究, 2008, (03) :527-535
[3]   美国保护性耕作发展动向 [J].
高焕文 .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07, (09) :30-30
[4]   旱地小麦高留茬少耕全程覆盖高产技术体系研究 [J].
赵二龙 ;
李立科 ;
徐福利 ;
梁连友 .
西北农业学报, 1998, (04) :93-97
[5]   旱地玉米免耕整秸秆半覆盖技术经济效果评价 [J].
张乃生,赵全梅 .
山西农业科学, 1994, (03) :49-52
[6]   少耕法机械化的试验研究——原垄与耙槎播种试验报告 [J].
何其镜 ;
胡庆浩 ;
杨士昭 .
吉林农业科学, 1982, (01) :75-85
[7]  
Soil carbon improvement under long‐term (36 years) no‐till sorghum production in a sub‐tropical environment[J] . Prabhu Govindasamy,Rui Liu,Tony Provin,Nithya Rajan,Frank Hons,Jake Mowrer,Muthukumar Bagavathiannan. Soil Use and Management . 2020
[8]   Global spread of Conservation Agriculture [J].
Kassam A. ;
Friedrich T. ;
Derpsch R.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 2019, 76 (01) :29-51
[9]   Long-Term No-Till Impacts on Organic Carbon and Properties of Two Contrasting Soils and Corn Yields in Ohio [J].
Kumar, Sandeep ;
Kadono, Atsunobu ;
Lal, Rattan ;
Dick, Warren .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2012, 76 (05) :1798-1809
[10]  
Extensive use of no-tillage in grain growing regions of Australia[J] . Rick S. Llewellyn,Frank H. D’Emden,Geoff Kuehne. Field Crops Research .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