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水体系统中PAR传输模式及湖泊初级生产力

被引:6
作者
蔡启铭
杨平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南京
[3] 南京
关键词
大气-水体系统; PAR传输; 初级生产力; 模式;
D O I
10.14042/j.cnki.32.1309.1993.03.00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给出了一种大气-水体系统中PAR的传输模式,并利用太湖的气象和实测悬浮粒资料计算水体中PAR的时空变化。模式中考虑了大气的气溶胶、臭氧、水汽和CO2的效应以及水面风浪、水中黄质、悬浮粒和浮游藻类的多次散射和吸收过程。最后,利用生物-光模式,计算了太湖的初级生产力。结果基本上能反映水中初级生产力随水深的变化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71 / 17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太湖悬浮质对湖面反照率及水体光吸收的影响附视频 [J].
蔡启铭 ;
杨平 .
海洋与湖沼, 1991, (05) :458-466
[2]  
The control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phytoplankton by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its optical properties.[J].Barbara B. Prézelin;Max M. Tilzer;Oscar Schofield;Clivia Haese.Aquatic Sciences.1991, 2
[3]  
计算机随机模拟.[M].裴鹿成等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