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果穗不同部位籽粒的遗传势及其对繁制种产量的影响

被引:5
作者
孙祎振
刘玉芬
机构
[1] 北京农学院生物技术系,北京农学院生物技术系北京,北京
关键词
玉米; 果穗; 籽粒; 部位; 遗传势; 杂交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经试验分析证明,玉米果穗上不同部位的籽粒具有不同的遗传势,对自交和杂交后代的产量性状影响很大。以中部和中部杂交后代产量最高,较群体平均值提高34.5%。不同遗传势的玉米籽粒混合扩繁,可以造成自交系退化。建议采用玉米果穗中、下部的籽粒作为自交和杂交用种,以大幅度提高自交系和杂交种产量。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35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玉米自交系的混杂退化与防杂保纯措施 [J].
曹冰 ;
张海艳 ;
李玉全 .
种子科技, 2002, (06) :42-43
[2]   大豆全息定域选种法研究初报 [J].
王曙明 ;
孟祥勋 ;
王跃强 .
吉林农业科学, 1997, (04) :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