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桂交界区印支期增生弧型造山带:兼论与造山作用耦合的盆地演化

被引:67
作者
吴根耀
马力
钟大赉
吴浩若
季建清
邝国敦
徐克定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中石化集团公司江苏油田!江苏江都,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地质勘查研究院!广西南宁,中国石油
关键词
增生弧型造山带; 古特提斯; 陆-弧碰撞; “盆”“山”耦合; 滇桂交界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070904 ;
摘要
简要介绍了中越交界处古特提斯缝合线的展布 ,首次报道了八布 -PhuNgu洋壳形成的Sm -Nd等时线年龄 32 8.3Ma。该洋盆自早二叠世至中三叠世一直处于向南西的消减中 ,不同时期的火山弧和被动大陆边缘的位置指示它为后退式消减 ,被刮削下来的海台碳酸盐岩和活动大陆边缘的火山 -沉积岩增生在越北地块上使后者不断向北东成长。晚三叠世时华南次大陆与增生了的越北地块碰撞 ,增生的火山 -沉积楔仰冲超叠在前者上。讨论了增生弧型造山带的主要特点 ,以贵州为主要实例探讨了与造山作用耦合的盆地演化 ,提出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是因下插而掩埋的华南次大陆的海相上古生界和三叠纪前渊 -前陆沉积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全球构造带 超大陆的形成与裂解.[M].曹佑功主编;.地质出版社.1998,
[2]  
蛇绿岩与地球动力学研究.[M].张旗主编;.地质出版社.1996,
[3]  
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M].郭正吾等著;.地质出版社.1996,
[4]  
广西锰矿地质.[M].茹廷锵等著;.地质出版社.1992,
[5]  
中国松潘-甘孜造山带的造山过程.[M].许志琴等著;.地质出版社.1992,
[6]  
广西泥盆纪沉积相古地理及矿产.[M].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编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
[7]   滇桂交界区印支期前陆褶皱冲断带 [J].
吴根耀 .
地质科学, 2001, (01) :64-71
[8]   湖南晚二叠世生物礁成岩作用的碳、氧同位素研究 [J].
姜月华 ;
岳文浙 ;
柳祖汉 ;
杨孟达 ;
金善鹬 ;
武金云 .
地质论评, 2000, (02) :190-196
[9]   海南岛晨星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含义 [J].
唐红峰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9, (04) :323-327
[10]   盆地研究的活动论构造观 [J].
吴根耀 .
石油实验地质, 1998, (04)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