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小麦的穗发芽抗性研究

被引:7
作者
蒋云
康厚扬
原红军
王益
周永红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
关键词
硬粒小麦; 节节麦; 合成六倍体小麦; 抗穗发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了发掘来自节节麦的抗穗发芽基因资源,利用具有染色体自然加倍特性的硬粒小麦栽培种(Triticum durumL cv.Langdon,2n=4x=28,AABB)与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Cosson.,2n=2x=14,DD)杂交,经染色体天然加倍合成了4份新六倍体小麦SHW-Z1、SHW-Z2、SHW-Z3和SHW-Z4(TriticumaestivumL.,2n=6x=42,AABBDD)。通过对这4份材料不同灌浆期的不同发芽处理研究表明,节节麦抗穗发芽特性得到表达,4份材料平均穗发芽率分别仅为1.75%,0.31%,1.09%和0.17%。与穗发芽抗性极强的合成六倍体小麦RSP相比,亲本为节节麦As65的合成小麦SHW-Z2和SHW-Z4具有更强的穗发芽抗性。4份合成六倍体小麦抗穗发芽的因素主要来自穗部与种子的抑制,颖壳内含物的化学抑制作用较弱。
引用
收藏
页码:397 / 40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小麦抗穗发芽研究方法的初步评价 [J].
兰秀锦 ;
郑有良 ;
刘登才 ;
颜泽洪 ;
魏育明 ;
张志清 ;
不详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2004, (02) :121-125
[2]   远缘杂交不需幼胚培养的节节麦基因型(英文) [J].
刘登才 ;
兰秀锦 ;
杨足君 ;
郑有良 ;
魏育明 ;
周永红 .
ActaBotanicaSinica, 2002, (06) :708-713
[3]   节节麦抗穗发芽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其抗性机理 [J].
兰秀锦 ;
郑有良 ;
刘登才 ;
魏育明 ;
颜泽洪 ;
周永红 .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01) :12-15
[4]   小麦抗穗发芽白皮新品种(系)的筛选 [J].
张伯桥 ;
张勇 ;
吴宏亚 ;
陆成彬 .
安徽农业科学, 1999, (06) :575-577
[5]   白皮小麦收获前穗发芽及品种抗性机制探讨 [J].
蒋国梁 ;
陈兆夏 ;
刘世家 ;
肖世和 .
作物学报, 1998, (06) :793-798
[6]   粗山羊草抗小麦白粉病基因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J].
孔令让 ;
董玉琛 .
作物学报, 1997, (02) :176-180
[7]   小麦抗穗发芽的鉴定及其灌浆过程中胚、种皮和颖壳三因素与籽粒发芽率的关系 [J].
兰秀锦 ;
王志容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6, (04) :533-536+570
[8]   从长江流域白粒小麦地方品种中开拓抗穗发芽种质的研究 [J].
肖世和,吴兆苏,沈又佳,蒋国梁,戴大庆,蒋华仁,秦代红,江登阳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5, (01) :56-60
[9]   中国四倍体地方小麦品种矮兰麦与中国产节节麦的双二倍体及其在育种上的利用 [J].
兰秀锦 ;
颜济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2, (04) :581-585
[10]   波斯小麦×节节麦杂种F1直接形成双二倍体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J].
许树军 ;
董玉琛 .
作物学报, 1989, (03) :251-259+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