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配置对滨海围垦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20
作者
王璐 [1 ,2 ]
仲启铖 [1 ,2 ]
陆颖 [1 ,2 ]
刘倩 [1 ,2 ]
曹流芳 [1 ,2 ]
巩晋楠 [1 ,2 ]
王开运 [1 ,2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系
[2] 上海市城市生态与恢复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植物群落配置模式; 盐碱地; 土壤理化性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以崇明东滩湿地围垦区为例,对栽植10年不同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下土壤主要的理化性质(机械组成、容重、孔隙度、田间持水量、pH和含盐量)进行了测定,以探讨不同群落配置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相对于裸地,灌草复合种植模式下土壤的物理性黏粒增加57.8%,容重减小13.7%,总孔隙度增加18.2%,田间持水量增加17.8%;草本群落仅在土壤表层(010cm)容重显著降低了27.3%,总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显著增加了36.8%和25.2%,同时040cm层次的土壤机械组成均有改善,土壤砂粒减少65.3%,物理性黏粒增加94.6%;灌木群落下204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减小16.3%,总孔隙度增加8.8%,田间持水量增加13.0%,而040cm土层的土壤机械组成改良效果不明显。各群落配置对土壤pH和含盐量的改良效果均比较显著,pH降至8.5以下,达到作物生长发育的要求;含盐量NaCl降至2.5 g kg-1以下,符合轻度盐碱土的标准。主要理化性质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与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pH与含盐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认为灌草复合模式更有利于滨海围垦区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
引用
收藏
页码:638 / 64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玛纳斯河流域扇缘带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物理性质 [J].
曹国栋 ;
陈接华 ;
夏军 ;
朱宏伟 ;
蒋永超 ;
张霞 ;
王绍明 .
生态学报, 2013, 33 (01) :195-204
[2]   沙箱法测定土壤田间持水量实验研究 [J].
张百川 .
江淮水利科技, 2012, (02) :27-30
[3]   耐盐碱植物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效果 [J].
高彦花 ;
张华新 ;
杨秀艳 ;
刘涛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1, 39 (08) :43-46
[4]  
南亚热带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J]. 康冰,刘世荣,蔡道雄,卢立华,何日明,高妍夏,迪玮峙.应用生态学报. 2010(10)
[5]   盐碱地及其生物措施改良研究现状 [J].
丁海荣 ;
洪立洲 ;
杨智青 ;
王茂文 ;
朱小梅 ;
刘冲 .
现代农业科技, 2010, (06) :299-300+308
[6]   盐碱地对园林植物的危害及改良措施 [J].
时冰 .
河北林业科技, 2009, (S1) :61-62
[7]   矿物肥料对排土场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应 [J].
黄继民 ;
耿宝军 ;
马险锋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S2) :169-171
[8]   林(竹)草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的土壤物理特性 [J].
张学权 ;
胡庭兴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04) :623-627
[9]   盐生植物对滨海盐渍土生物改良的研究进展 [J].
王苗 ;
齐树亭 ;
葛美丽 .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07) :2898-2899+2954
[10]   盐胁迫对罗布麻种子萌发的影响 [J].
张秀玲 ;
李瑞利 ;
石福臣 .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4) :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