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创作”作为“独创性”内涵的证伪

被引:38
作者
乔丽春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作品; 独创性; 独立创作; 创造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41 [著作权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通过分析著作权法有关作品"独创性"内涵的不同解说,尤其是"独立创作"成为"独创性"内涵的特定历史背景,论证了:"独创性"的内涵应当仅指"创造性",不应当包括"独立创作";"独立创作"作为"独创性"的内涵不仅在形式逻辑、法律逻辑上是不正确的,在价值论和制度层面也是不妥当的;将"独立创作"从"独创性"内涵中剥离出来并回归其"判定复制与否的证据之一、侵权抗辩事由之一、确定权利主体的方法之一"的真正法律属性和功能,有助于提高著作权法的概念化、逻辑化,增强其解决实践难题的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3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独创性的司法判断 [J].
李玉香 .
人民司法, 2009, (13) :87-89
[2]   论独创性的真正法律作用及与作品的关系 [J].
侯仰坤 ;
王琛 .
商场现代化, 2008, (27) :389-390
[3]   如何认识作品独创性 [J].
刘丽娟 .
科技与法律, 2006, (04) :71-78
[4]   谢绾樵与独创性 [J].
李琛 .
电子知识产权, 2005, (08) :58-61
[5]   作品独创性判定标准的比较研究 [J].
姜颖 .
知识产权, 2004, (03) :8-15
[6]   试论著作权法中作品独创性的界定 [J].
冯晓青 ;
冯晔 .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1999, (05) :35-39+44
[7]   作品的原创性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 [J].
张广良 .
法律适用, 1995, (08) :11-12
[8]   著作权客体论 [J].
吴汉东 ;
王毅 .
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0, (04) :37-44
[9]  
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吴汉东等著, 2005
[10]  
著作权法[M]. 法律出版社 , (德)M.雷炳德(ManfredRehbinder)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