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 条
铜仁市万山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演变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被引:15
作者:
陈欢
[1
,2
]
白晓永
[2
]
李阳兵
[1
]
罗光杰
[3
]
习慧鹏
[2
]
冉晨
[1
,2
]
罗旭玲
[1
,2
]
机构:
[1]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3] 贵州师范学院贵州省流域地理国情监测重点实验室
来源: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土地利用;
石漠化;
岩性;
D O I:
10.13254/j.jare.2018.0371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306 ;
0903 ;
摘要:
为了解万山典型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演变与土地利用变化的相关性,采用监督分类方法解译2000、2010年和2015年万山区土地利用现状图,与构建的岩性及同期石漠化叠加分析,探明每种岩性土地利用分布特征和每种土地利用类型石漠化发生百分比,以此揭示各土地利用类型对石漠化影响的程度。结果表明:从岩性空间上看,林地(有林地、灌木林地)在非碳酸盐岩组合上分布面积最广,其中林地面积最多为142.89 km2,在灰岩与白云岩混分布最少,面积最少为13.37 km2;2005—2010年的石漠化在灰岩与白云岩混上变化最大,变化速率为-1.87 km2·a-1,其中,在灰岩与白云岩混上发育的轻度、中度石漠化比例最高,白云岩夹碎屑岩上发育的重度石漠化比例最高,整体上来说石漠化更容易在碳酸盐岩(灰岩与白云岩混、白云岩夹碎屑岩)上产生。根据典型石漠化的分级情况和各地类石漠化分布的占比得出,研究区发生石漠化的土地类型主要为旱地和林地(有林地、灌木林地),这两类土地类型对石漠化的贡献和响应最大,两地类石漠化发生比例最高分别为20.87%和4.32%,而旱地主要以发生轻度石漠化为主,且发生机率高达93.61%。研究结果为研究区内石漠化发生区域的定位和治理提供了科学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5
页数:1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