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万山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演变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被引:15
作者
陈欢 [1 ,2 ]
白晓永 [2 ]
李阳兵 [1 ]
罗光杰 [3 ]
习慧鹏 [2 ]
冉晨 [1 ,2 ]
罗旭玲 [1 ,2 ]
机构
[1]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3] 贵州师范学院贵州省流域地理国情监测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土地利用; 石漠化; 岩性;
D O I
10.13254/j.jare.2018.0371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306 ; 0903 ;
摘要
为了解万山典型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演变与土地利用变化的相关性,采用监督分类方法解译2000、2010年和2015年万山区土地利用现状图,与构建的岩性及同期石漠化叠加分析,探明每种岩性土地利用分布特征和每种土地利用类型石漠化发生百分比,以此揭示各土地利用类型对石漠化影响的程度。结果表明:从岩性空间上看,林地(有林地、灌木林地)在非碳酸盐岩组合上分布面积最广,其中林地面积最多为142.89 km2,在灰岩与白云岩混分布最少,面积最少为13.37 km2;2005—2010年的石漠化在灰岩与白云岩混上变化最大,变化速率为-1.87 km2·a-1,其中,在灰岩与白云岩混上发育的轻度、中度石漠化比例最高,白云岩夹碎屑岩上发育的重度石漠化比例最高,整体上来说石漠化更容易在碳酸盐岩(灰岩与白云岩混、白云岩夹碎屑岩)上产生。根据典型石漠化的分级情况和各地类石漠化分布的占比得出,研究区发生石漠化的土地类型主要为旱地和林地(有林地、灌木林地),这两类土地类型对石漠化的贡献和响应最大,两地类石漠化发生比例最高分别为20.87%和4.32%,而旱地主要以发生轻度石漠化为主,且发生机率高达93.61%。研究结果为研究区内石漠化发生区域的定位和治理提供了科学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西南典型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特征——以贵州省普定县为例 [J].
习慧鹏 ;
王世杰 ;
白晓永 ;
唐红 ;
吴路华 ;
陈飞 ;
肖建勇 ;
王明明 ;
李汇文 ;
操玥 ;
陈欢 ;
冉晨 ;
罗旭玲 .
生态学报, 2018, 38 (24) :8919-8933
[2]   典型喀斯特槽谷区石漠化时空演变及未来情景模拟 [J].
陈飞 ;
周德全 ;
白晓永 ;
肖建勇 ;
钱庆欢 .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8, 35 (02) :174-180
[3]   万山汞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及其风险评价 [J].
吴兰艳 ;
姚元勇 ;
唐帮成 ;
闫莉莉 ;
黄继明 .
铜仁学院学报, 2017, 19 (06) :85-90
[4]   基于“3S”技术的岩性与喀斯特石漠化的关系研究 [J].
党宇宁 ;
赵春永 ;
南亲江 .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6, 31 (04) :58-59+61
[5]   不同地貌环境下喀斯特石漠化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J].
高渐飞 ;
熊康宁 .
水土保持通报, 2014, 34 (03) :97-101+140
[6]   贵州碳酸盐岩岩性基底对土地石漠化时空演变的控制 [J].
白晓永 ;
王世杰 ;
陈起伟 ;
程安云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0, 35 (04) :691-696
[7]   万山特区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 [J].
彭贵海 .
广东科技, 2010, 19 (06) :2-3
[8]   典型岩溶山区土地石漠化过程——以粤北岩溶山区为例 [J].
李森 ;
魏兴琥 ;
张素红 ;
李红兵 ;
王明刚 ;
罗红波 ;
王金华 .
生态学报, 2010, 30 (03) :674-684
[9]   贵州土地石漠化类型时空演变过程及其评价 [J].
白晓永 ;
白晓永 ;
白晓永 ;
王世杰 ;
王世杰 ;
陈起伟 ;
程安云 ;
程安云 ;
倪雪波 ;
倪雪波 .
地理学报, 2009, 64 (05) :609-618
[10]   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生态效应 [J].
孟庆香 ;
刘国彬 ;
杨勤科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9, 7 (02) :48-5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