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西风槽过程过冷云水分布特征观测研究

被引:11
作者
杨文霞 [1 ,2 ]
周毓荃 [3 ]
孙晶 [3 ]
吴志会 [1 ,2 ]
机构
[1] 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2] 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3]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关键词
西风槽; 过冷云水; 生消和演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12.15 [云的观测]; P458.1 [概况分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过冷云水生消演变规律是云物理学和人工影响天气的重要研究领域。根据Hobbs 1974年提出的假定,利用飞机、卫星、雷达和雨量计等观测资料,对2012年9月21日河北一次西风槽天气过程进行观测研究,分析其过冷云水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槽前云系过冷水区宽厚并且过冷水含量较高,云滴浓度和均立方根直径较大并且均匀,冷云区厚而且没有分层,没有暖云配合;近槽云系中冷云区小粒子浓度降低但云滴直径增大,冷云区夹有干层,云系变厚出现暖云配合,冷暖云液态水含量较高,冷暖云区大粒子和降水粒子浓度和尺度增大,中尺度云团移动较快;槽后云系中云滴浓度最大,但云滴均立方根直径明显减小,过冷水区出现的高度下降、厚度很薄、过冷水含量较低,冷、暖云之间有干层,暖云对应的大粒子浓度和降水粒子浓度非常大,地面降水主要由暖云过程产生;云水(过冷水)含量峰值常出现在云内逆温层的上方;利用云粒子测量系统(PMS)资料分析过冷云水生消演变特征与卫星和雷达资料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83 / 59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An overview of microphysical properties of Arctic clouds observed in may and July during FIRE. Lawson,RP,Baker,BA,Schmitt,CG,Jensen,TL.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 2001
[2]   河北省层状云降水系统微物理结构的飞机观测研究 [J].
杨文霞 ;
牛生杰 ;
魏俊国 ;
孙玉稳 .
高原气象, 2005, (01) :84-90
[3]   层状云人工增雨机制、条件和方法的探讨 [J].
胡志晋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1, (S1) :10-13
[4]   河南省新一代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 [J].
周毓荃 ;
张存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1, (S1) :173-184
[5]   降水性层状云系结构和降水过程的观测个例与模拟研究 [J].
胡朝霞 ;
雷恒池 ;
郭学良 ;
金德镇 ;
齐彦斌 ;
张晓庆 .
大气科学, 2007, (03) :425-439
[6]   一次东北冷涡中对流云带的宏微物理结构探测研究 [J].
齐彦斌 ;
郭学良 ;
金德镇 .
大气科学, 2007, (04) :621-634
[7]  
In situ observations of contrail microphysic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ir radiative impact. Poellot M R,Patrick Arnott W,Hallett 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 1999
[8]   高原东部春季降水云层的微物理特征分析 [J].
李仑格 ;
德力格尔 .
高原气象, 2001, (02) :191-196
[9]   山东省1989—2008年23架次飞机云微物理结构观测试验结果 [J].
张佃国 ;
郭学良 ;
龚佃利 ;
姚展予 .
气象学报, 2011, 69 (01) :195-207
[10]   北京及周边地区2004年8、9月层积云结构及谱分析飞机探测研究 [J].
范烨 ;
郭学良 ;
张佃国 ;
付丹红 ;
陈建东 ;
马跃琍 .
大气科学, 2010, (06) :1187-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