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精苗稳前、控蘖优中、大穗强后”超高产定量化栽培模式

被引:107
作者
张洪程
吴桂成
吴文革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高辉
魏海燕
黄幸福
龚金龙
机构
[1] 扬州大学/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2]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水稻; 精苗稳前、控蘖优中、大穗强后; 超高产; 定量化栽培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寻求水稻稳定超高产的栽培模式。【方法】以早熟晚粳品种武粳15、常优1号为供试材料,其它栽培措施统一在最佳技术指标前提下,就氮肥运筹与穗肥施用叶龄期,设置了稳前优中强后、平衡促进和促前控中3种栽培模式,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单季稻大面积生产上的常规栽培模式为CK,对产量及其结构、群体生长发育动态以及根系活力等方面进行系统比较。同时,在江苏东海、兴化、高邮、常熟等地,以徐稻3号、常优1号、陵香优18、武粳15等品种为材料,进行(15—50)×667m2连片的稳前优中强后超高产栽培综合试验与扩大到100×667m2连片试验田上的生产性验证试验。【结果】2品种稳前优中强后、平衡促进2模式的实产均达到了超高产水平(≥750kg/667m2)。与CK相比,稳前优中强后、平衡促进2模式每穗粒数多、群体颖花量大,单位面积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则与之相当;2模式的群体于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准时够苗,高峰苗出现在拔节期,且数量适中(适宜穗数的1.3—1.4倍),此后群体平缓消减,至抽穗期基本稳定,最终成穗率显著高于CK;其群体LAI动态与茎蘖动态趋势基本一致,最大LAI均出现在孕穗期,为8.0—8.5,成熟期仍保持3.5—4.0;群体光合势与干物质积累,2模式在生育前期(移栽—拔节期)较CK低,中期(拔节—抽穗期)与CK相当,后期(抽穗—成熟期)显著高于CK;2模式在拔节期的根系干重与CK相当,抽穗期和成熟期则显著高于CK,而这3个时期的根冠比均显著高于CK,其抽穗后(抽穗—腊熟期)的根系平均伤流量与颖花根流量均显著高于CK。同时,连续2年多地的稳前优中强后超高产综合栽培试验以及后3年扩大到100×667m2连片试验田上的生产性验证试验,实产均达800kg/667m2左右。【结论】揭示了水稻超高产栽培的根本在于"强支撑、扩库容、促充实";提出了水稻精苗稳前、控蘖优中、大穗强后的超高产定量化栽培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2645 / 2660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粳型超级稻产量构成因素协同规律及超高产特征的研究 [J].
吴桂成 ;
张洪程 ;
钱银飞 ;
李德剑 ;
周有炎 ;
徐军 ;
吴文革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高辉 ;
徐宗进 ;
钱宗华 ;
孙菊英 ;
赵品恒 .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 (02) :266-276
[2]   两个杂交粳稻组合超高产生长特性的研究 [J].
李杰 ;
张洪程 ;
钱银飞 ;
郭振华 ;
陈烨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李德剑 ;
华正雄 ;
沙安勤 ;
周有炎 ;
刘国林 .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23 (02) :179-185
[3]   超级中籼杂交水稻氮素积累利用特性与物质生产 [J].
吴文革 ;
张洪程 ;
陈烨 ;
李杰 ;
钱银飞 ;
吴桂成 ;
翟超群 .
作物学报, 2008, (06) :1060-1068
[4]   超级杂交中籼水稻物质生产特性分析 [J].
吴文革 ;
张洪程 ;
钱银飞 ;
陈烨 ;
徐军 ;
吴桂成 ;
翟超群 ;
霍中洋 ;
戴其根 .
中国水稻科学, 2007, (03) :287-293
[5]   超级稻群体籽粒库容特征的初步研究 [J].
吴文革 ;
张洪程 ;
吴桂成 ;
翟超群 ;
钱银飞 ;
陈烨 ;
徐军 ;
戴其根 ;
许珂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7, (02) :250-257
[6]   三角形强化栽培技术对水稻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J].
汪仁全 ;
马均 ;
童平 ;
张荣萍 ;
李艳 ;
傅泰露 ;
吴合洲 ;
刘志彬 .
杂交水稻, 2006, (06) :60-65
[7]   超高产粳型水稻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 [J].
杨建昌 ;
杜永 ;
吴长付 ;
刘立军 ;
王志琴 ;
朱庆森 .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07) :1336-1345
[8]   寒地水稻三超栽培技术研究 [J].
金学泳 ;
金正勋 ;
孙滔 ;
商文楠 ;
李殿平 ;
徐凤花 .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04) :136-141
[9]   杂交水稻超高产特性研究 [J].
谢华安 ;
王乌齐 ;
杨惠杰 ;
杨高群 ;
李义珍 .
福建农业学报, 2003, (04) :201-204
[10]   水稻超高产的决定因素 [J].
杨惠杰 ;
杨仁崔 ;
杨惠杰 ;
李义珍 ;
郑景生 ;
姜照伟 .
福建农业学报, 2002, (04) :199-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