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模控制发展综述

被引:75
作者
赵曜
机构
[1] 四川大学自动化系!成都
关键词
内模控制; Smith预估器; 前馈控制器; 反馈滤波器;
D O I
10.13976/j.cnki.xk.2000.06.008
中图分类号
TP13 [自动控制理论];
学科分类号
0711 ; 071102 ; 0811 ; 081101 ; 081103 ;
摘要
本文概述了内模控制 ( IMC)的产生、发展及研究现状 ,分析比较了各种 IMC设计方法的优劣 ,并对 IMC的发展前景和改进策略提出了看法
引用
收藏
页码:526 / 53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内模控制 [J].
张井岗 ;
曾建潮 ;
孙志毅 .
电机与控制学报, 1998, (02) :126-128
[2]   直流调速系统的二自由度内模控制方法 [J].
赵曜 .
电气传动, 1997, (01) :41-43
[3]   大纯滞后对象的H2鲁棒控制 [J].
张卫东,孙优贤 .
控制理论与应用, 1996, (04) :495-499
[4]   最小能量有限拍鲁棒控制系统的设计 [J].
赵曜 .
自动化学报, 1993, (03) :340-345
[5]   自适应内模控制及其应用 [J].
谭永红 ;
李松 .
自动化仪表, 1991, (04) :8-10+45
[6]   内模控制(IMC)的发展 [J].
黄聪明 ;
袁德成 .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1989, (03) :6-9
[7]  
直流调速系统二自由度内模控制与PID控制的比较[A]. 赵曜.1997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 1997
[8]  
基于内模结构的鲁棒有限拍控制及其与预测控制的比较[A]. 赵曜.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 1995
[9]  
动态矩阵控制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分析[A]. 赵曜.199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 1994
[10]  
1999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M]. 东北大学出版社 , 张嗣瀛主编,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