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草甸草原与典型草原地下生物量与生产力季节动态及其碳库潜力

被引:45
作者
柴曦 [1 ,2 ]
梁存柱 [1 ,2 ]
梁茂伟 [1 ,2 ]
韩伟华 [3 ]
李智勇 [1 ,2 ]
苗百岭 [1 ,2 ]
王炜 [1 ,2 ]
王立新 [2 ,4 ]
机构
[1]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中美生态、能源及可持续性科学内蒙古研究中心
[3] 呼和浩特市土默特中学
[4] 内蒙古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地下生物量; 地下净生产力; 垂直分布格局; 碳库; 根系周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地下根系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物量及其净生产力对地下碳库具有直接与间接作用,分析地下生物量季节动态与周转对深入揭示草原生态系统碳库动态及其固碳速率与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应用钻土芯法对不同利用方式或管理措施下内蒙古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地下生物量动态及其与温度、降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地上生物量季节动态均为单峰型曲线,与上月降水显著正相关(P<0.05),但地下生物量季节动态表现为草甸草原呈"S"型曲线,典型草原则是双峰型曲线,与温度、降水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两种草原根冠比和地下生物量垂直分布均为指数函数曲线,根茎型草原地下生物量集中在土壤0—5 cm,丛生型草原地下生物量集中于土壤5—10 cm,根冠比值在生长旺季(7—8月份)最小。草甸草原地下净生产力及碳储量范围分别为2167—2953 g m-2a-1和975—1329 gC m-2a-1,典型草原为2342—3333 g m-2a-1和1054—1450 gC m-2a-1,地下净生产力及其碳储量约为地上净生产力及其碳储量的10倍,具有较大的年固碳能力,且相对稳定;地下净生产力与地上净生产力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地下生物量碳库是地上生物量碳库的10倍左右,适度放牧可增加地下生产力,但长期过度放牧显著降低其地下生物量与生产力,并使其垂直分布趋向于浅层化。
引用
收藏
页码:5530 / 554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黄土高原典型草原草地根冠比的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J].
李旭东 ;
张春平 ;
傅华 .
草业学报, 2012, 21 (04) :307-312
[2]   锡林郭勒草原地下生产力对生物量及环境因子的响应 [J].
戴诚 ;
康慕谊 ;
纪文瑶 ;
江源 .
中国草地学报, 2012, 34 (03) :54-60
[3]   放牧对草地土壤含水量与容重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J].
万里强 ;
陈玮玮 ;
李向林 ;
何峰 ;
刘树军 .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 (26) :25-29
[4]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地下生物量对不同强度放牧的响应 [J].
孙熙麟 ;
王明玖 ;
陈海军 ;
陈丽丽 ;
娜乐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1 (04) :101-104
[5]   恢复状态下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植被根冠比动态及影响因子 [J].
耿浩林 ;
王玉辉 ;
王风玉 ;
贾丙瑞 .
生态学报, 2008, (10) :4629-4634
[6]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降水年型下土壤水分动态 [J].
张北赢 ;
徐学选 ;
刘文兆 ;
陈天林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6) :1234-1240
[7]   滇西北亚高山草地的地下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研究 [J].
刘玲玲 ;
吴兆录 ;
李青 .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S1) :314-318
[8]   内蒙古温带草地植被的碳储量 [J].
马文红 ;
韩梅 ;
林鑫 ;
任艳林 ;
王志恒 ;
方精云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6, (03) :192-195
[9]   西藏那曲地区高寒草地地下生物量 [J].
鄢燕 ;
张建国 ;
张锦华 ;
范建容 ;
李辉霞 .
生态学报, 2005, (11) :26-31
[10]   内蒙古草原大针茅群落地上生物量与降水量的关系 [J].
蔡学彩 ;
李镇清 ;
陈佐忠 ;
王义凤 ;
汪诗平 ;
王艳芬 .
生态学报, 2005, (07) :1657-1662